暗路明燈-第十二回 訪安身路,觀業債途

暗路明燈-第十二回 訪安身路,觀業債途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第十二回 訪安身路,觀業債途

神農大帝降(民國79年6月30日)

詩曰:
      古樸純風不再存。
      榮華富貴實有因。
      頂天立地修福運。
      安身立命壽延年。

 
炎帝曰:
       現世物質文明發展興盛,昔時洪荒時代,農業社會發展由鄉村到城市,經濟與文明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人人生活富裕而安居樂業,此種便利雖代表了文明的進步,然亦暗藏了生命的危機;為此世人雖求得舒活,但事實上無法安身立命而沈淪於業債途中。故而吾今日領天命協 「暗路明燈」一書開著,帶引劉生靈遊觀訪 ,希藉明燈的披露,引導世人覺醒而出業債途。劉生準備坐上雲氈,隨吾啟程去。
 
劉生日:
       弟子已坐上雲氈,唯心中感到緊張萬分。恩主呀!弟子改坐蓮台較為平穩,可否? 霎時雲氈啟動,恩主默默無言。此刻已來到雲層上端,我觀見一處昔時鄉村景色,且豔陽高照,由雲層往下觀,似乎此時不是陽間黑夜。請示恩主,此處是何地呢?
 
炎帝曰:
       劉生只管緊隨吾前往。
 
劉生日:
       雲氈平降至一大農場。最奇特的是,這一片綠油油的農場裡種植了千百樣奇花異草;有禾苗、稻麥、水果.. .. 樣樣俱全。恩主定不是專程帶弟子前來觀花果的吧!敢問恩主,前方有一農民,弟子可否前去與他閒談,了解農夫為何一人在此廣闊農場裡耕種。
 
炎帝曰:
       昔日鄉村農夫,耕田犁牛雖慢,但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生活雖較清苦,然心性無受繁華世塵所染,純淨清明,心靈的灌溉日有所增。反觀現世農夫,不再存有古樸純良之習性,一味凡夫俗耕,只求貪得口腹的滿足(即慾念的追求)。有者受社會風氣與潮流的影響,一心只想求得成財之道,而忽略了心靈的灌溉,致使農業道德日益漸衰;好比菜農,為了圖私利,抓住人性弱點,顯出美食菜餚,致使世人食之百病叢 生,如此間接的造下了業因而不知,良感嘆矣!
 
劉生曰:
       恩主所言,弟子不解,正因社會繁榮,經濟富庶至極,農民所付出辛苦代價,造就了人類賴以生存之主食,其功應大而圓無缺才是,為何恩主反言造下業債呢?
 
炎帝曰:
       劉生真是舉一而反三。為了醒警世上農業能更進步,人人身體健康而得延年益壽之法,故而舉出當今農業道德之缺失。方才劉生所見農夫乃佛之化身, 蓋因當今良田諸多,農村青年不願留鄉 耕種而紛紛外求發展,致使良田荒廢者多。又因方才吾已述,受經濟文明之影響,造成人類生命之危機處,乃便利雖佳,但若無人間主食,世人何以為生?而歐美之文明畢竟無法完全適合東土,故而帶引劉生前來安身園靜觀樸實安靜地,使世人能早返純樸。昔日農業社會以世俗眼光來看,比不上城市文明發達。但相對的,世人再靜觀,現世洋房別墅,大都是農民所居,工商發展已飽和風水輪流轉,放眼之下,上天並未虧農民。故而,希世上無論是菜農、果 農.. ..皆主掌了人類假體的生存;尤以果菜方面,在適度的施肥與灑藥下,良心道德千萬勿自蔽,致使己身業債無法超脱。
 
劉生日:
       弟子已能體悟恩主之婆心。藉佛化身,現安身園醒世上農民-五穀米食皆是天物,受日月精華之照射與天地靈氣之灌輸,人類才有今日之靈性與智慧,然智慧之門,亦須靠世人體悟而行之。
 
炎帝曰:
       劉生果然能有所悟得。安身路已訪,請再隨吾坐上雲氈,往業債途而行。
 
劉生日:
       雲氈穩而行,此時我隨恩主來到一處車水馬龍之地。咦!此地我似曾來過,眼前一條小道,前方男女老少皆有。恩主呀!他們為何各個肢體不全?有歪著頭,有者五官不全,有者相貌清秀唯缺了兩條腿,有者左右手不全在喃喃自語,此景活像人間地獄!為何他們全都聚集在此處呢?
 
炎帝曰:
       劉生再細觀,他們每個人手中皆有一缽,劉生以妳之智慧來判斷,他們手中為何持缽?
 
劉生日:
       此處依弟子看來,似台北市行天宮前之地下道之乞食者。弟子深覺他們同 是父母所生,因何淪落街頭乞食?照說他們之處境,以目前社會經濟及國家文明發展角度來看,此等同胞應受社會溫暖之家或愛心機構的收容才對。弟子內心傷感萬分,社會溫暖無法完全普及,致使乞食者,為求三餐之溫飽而流浪街頭。恩主法力無邊,曾救萬民生食,祈求恩主能對他們本身之業債給予拯救, 使他們能早日脫離苦海,得以享受到溫馨之生活,免受三餐不繼之苦。
 
炎帝曰:
       乞食者,依目前社會發展看來,當應不存在,唯因他們前世業債未完,依理他們應三世乞食街頭。沈淪罪孽乃前世累積,蓋因社會溫馨之家與愛心機構,並非無法救得乞食者,唯因乞食者本身之前世受福而不施,又暴珍天物過量,致使愛心機構的施救,仍無法填補他們心靈的滿足,故而一再流落街頭乞食。吾希世上有心佈施之人士,在施予愛心援手與關懷時,先以不求回報之心來真誠至性的感化他們,日久他們定也會以回饋感恩之心徹底了悟-受苦一生皆是累世業債所致而不敢再重蹈覆轍了。
 
劉生曰:
       恩主言之以理,但依現代人的觀感,諸多心有所觸,認為乞食者,有者一天收入比一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者還要多,如此再要求世人伸出援手救助,唯恐無法恆久,只能趁一時之興給予施助罷了,那麼乞食者回歸之期更待何時?
 
炎帝曰:

       乞食處乃業債途,純樸安身園乃安身路,兩者之間但憑世人選擇,是往安身處(即光明地)呢?還是乞食處(即黑暗途)?世人試想:乞食街頭之人,他們有者一日所得雖豐,但他們定無法榮華富貴,延年益壽一生,五體殘缺而流浪街頭,又受百病集於一身,何人願意遭此業債牽連而沈淪苦海?世人好好細觀靜思便知。好,今日著書時辰已到 ,劉生坐上雲氈準備回堂。

       行善堂已到,劉生下雲氈,魂魄投體。吾回天。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