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

 2023-11-05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我友,一日飲醉,對我說:「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孫子那輩都花不完。」我回答:「我信。不過,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真的沒必要給兒孫留那麼多。」​ 他笑了,說:「什麼是福?我上半輩子窮怕了,不能再讓我的兒子、孫子重複我的窮。我就是要讓他們守著金山,過像樣的日子。 」 他說的是真心話。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但有一分錢,留與子孫花。仿佛我們今天多留一些錢給他們,他們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色彩。 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 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麼,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麼,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可今天,能真正讀懂並踐行林則徐這段話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擁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會甘心每天汗流浹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帶著「不值得」的心理去學習、工作的人,所收穫的,也必將是一個「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
寺廟的功德箱

 2023-10-27

寺廟的功德箱

寺廟的功德箱*菩提院分享  黃昏,寺廟裡靜悄悄的,香爐裡煙霧彌漫,僧人們正在吃晚飯。一個男人悄悄地溜進寺廟,來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來過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裡放錢。看看四周沒有人,男人便將功德箱放下,從裡面往外倒錢。在一邊兒,小沙彌和師父看了個一清二 楚。  小沙彌說,「師父,有人偷錢!」  師父說,「我知道。」  小沙彌說,「我們去把他抓住……」  師父說,「不用。」。  小沙彌急了,「師父,為什麼啊?他偷了我們的錢,他是小偷!」  師父說,「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們的錢…」  「那怎麼不是我們的錢呢?」小沙彌盯著師父。  師父說,「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現在有人需要它, 取出來,怎麼算是偷呢?」  小和尚聽了默默無語,他眼睜睜地看著男人將功德箱裡的錢取走。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裡面看了看,說:「師父,裡面還有錢!」  師父點點頭說,「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還會留錢在裡面嗎?」小沙彌點了點頭。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黃昏,那個男人又趁著大家吃晚飯的時候溜進了寺廟,他來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沒有人,又將功德箱放下取錢。這一次,小沙彌和師父依然看了個一清二 楚。  小沙彌見了說,「師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們的錢了!」  師父說,「人放錢,人取錢,人的錢人花,何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為不夠,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  小沙彌非常生氣,可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2023-10-18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淨界法師  講到突破自我設限,我可以再舉一個實際的故事,給大家作參考:  故事二: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有一天的聖誕夜,大雪紛飛,雪下得很大。到了晚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站在一個賣鞋子的櫥窗前面,眼睛盯著一雙美麗的鞋子在看著,站了三十分鐘以後,這個老板就覺得有點奇怪:這個小男孩一直盯著這雙鞋子干什麼呢?就問小男孩:你想要干什麼?這個小男孩就跟老板說:老板,你可不可以替我向上帝祈求,我很喜歡這雙鞋子,請他把這雙鞋子送給我。老板說:好好,那你先進來。就請他坐下,說:我替你去向上帝禱告,你等一會。  這個老板就進房間裡面去了。差不多十分鐘之後,老板出來了,告訴小男孩說:你的願望我幫你向上帝禱告了,上帝要我轉告你。他說:上帝不能送你一雙鞋子,但是他可以送你一雙襪子,你穿這雙襪子去找自己的鞋子,你要自己去找鞋子!  講完以後,就幫這個小男孩把腳洗干淨、把襪子穿上去,就把他送出去了。  過三十年後,這個老板接到一個陌生人的來信,說:某某人啊,你還記得在三十年前,站在你櫥窗前面看鞋子的小男孩嗎?當初你送我一雙襪子,還給我很多很多人生的鼓勵,告訴我要自己去追逐我的鞋子,別人不能把鞋子送給我,上帝不可以,我現在找到我的鞋子了。後面署名:美國總統林肯。  這個故事意思就是說:佛陀不能把目標送給你,不可以。  你今天要追求什麼?你要成佛。  你說:哎呀,受戒真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2023-10-11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一位木匠砍了一棵樹,把它做了木桶,一個裝糞,就叫糞桶,眾人躲著,一個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一個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一個裝錢,就叫錢桶,眾人喜愛。桶是一樣的,因裝的東西不同,命運也就不同,人生亦如此,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生活,狼行千里吃肉,馬行千里吃草,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有這麼一句話我非常欣賞,真的很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變,才是命運,忍,才是歷練,容,才是智慧,靜,才是修養,捨,才是得到,做,才是擁有。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拉麵說:「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說:「臉皮不能太薄。」窩窩頭說:「還是留個心眼好。」豆腐說:「關鍵階段需要『點化』。蝦說:「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啤酒說:「別急,總有讓你冒泡的時候。」麵包說:「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後,覺得空虛。」油條說:「不受煎熬,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為老油條。」尺子:「因為自己正直丈量別人長短。」釘子:「理解錘的用心,不覺敲打庝痛。」這就是人生!成功的路上離不開貴人的幫助、名師的指點、朋友的理解、小人的刺激、親人的支持,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2023-10-06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沈行雲教授提供 在修行之道途上,似乎各宗教有不同認為框架及教條規定,有些人加入團體後,可能愈修愈苦,甚至被控制住而心靈也更不自在了;其實,各人要有悟性,修行自然一些較好,修行要使人靈性清淨自在。古代大學者白居易說 :「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意思是人的心思要進入「無所為而為」才能真正享受「身心自在」的暢快「隨心所欲而不踰矩」;風的吹撫要起於自然之風,才能清涼爽快,因凡事「自然待真機,造作減趣味」;人之一生可以學習「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一天修一點,以念佛行善等方式去洗淨靈魂汙垢,過程比終點重要,可在修行之旅去體會「福慧增長,清心自在」之感受,人難免有欲望情緒及內在黑暗面,但可引進光使一些黑暗消失;平日盡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人生白業大過黑業,對今生來世都好。活在這五濁惡世,似乎天災人禍不斷,以佛法而言無末法時期(不少宗教組織都被人為操控了),各人最好要有智慧謹慎選擇修行之法;其實,把人作好也是不簡單之修行。通常群眾是盲目的,很容易被一些私心政客或所謂宗教團體教主操控,人要學會獨立思考,若常存善念多積陰德,多做無我利他之事,可漸開啟真如本性智慧,智慧是一種「直覺」、「洞見」、「綜觀全局」之能力,和聰明不同;智者器度較大較能捨並造福眾生,而聰明者較會算計。過去清朝之「紅頂商人」胡雪嚴,歷經白手起家,風光一時,但最後敗落,他是誠信厚道之人,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

 2023-10-03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沈敬鈞​  之前某臺灣知名超商大老闆的女兒可能內心痛苦而從富人居住之帝o大廈一躍而下結束了生命。看來有錢或沒錢之人,內心都有不同之苦,每個人哭著來此世上,在生命之旅經歷不同之苦樂,而大多數的人認同苦比樂多。   人生可說是「一連串選擇」之結果,各人不同之好壞,「選擇」造就不同之生命際遇,每個人之靈魂善業惡業紀錄也影響了他(她)一生之命運。若相信靈魂才是主人,信因果並遵循行善去惡,當其福慧增長後,能在生命之旅有較正確的選擇。沒有修福報或無智慧之人,即使好機會在眼前也會葬送掉;可以說業障重者活得渾渾噩噩(好像喝醉一般),常常把好福氣推掉(因根本沒智慧分辨好壞機會);這是出身不錯之筆者親身體驗(因不懂因果),所以雖是基督徒,但荒唐之人生把自己搞慘了,直到有善緣看了佛家因果善書去改過向善,命運才明顯好轉。非常後悔以往不知惜福,失掉很多機會,所以,「知福惜福造福」命運才會變好。  簡單而言,有福報智慧之人較易做對人生之決定,不然「千金難買早知道」後悔也沒用了,筆者後悔之事真不少,只有懺悔改過。好的宗教是勸人行善的,在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之國家,其實有私心且心狠手辣之政客不少(例如英、美國等),所以,不管信何教,重點還是在修正人心,不然宗教是沒特別意義的。之前,韓國人創立攝理教,來騙財騙色,還到臺灣騙了許多知名大學之女大學生,她們聽信這韓國歹徒之言,奉獻身體財物並認為
面對批評

 2023-08-02

面對批評

面對批評     *何權峰※那些說你壞話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妒嫉你,換言之,對你口出惡言的人,其實是對你最大的肯定。  每當被批評指責,不論是非真假,人們總是急著跳腳,很少人靜下來想過:「他為什麼這麼說我?」  你想過嗎?那些說你壞話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妒嫉你,是因為你對他產生了威脅,你對他產生壓力,他才會對你採取行動和攻擊。換言之,對你口出惡言的人,其實是對你最大的肯定。  所以,只要表現得越大器,越不受影響,越能顯示你的地位。  在北宋時期,有個文人名叫呂蒙正,他不但考中狀元,並且在多年後擔任了參知政事的職務,這相當於宰相的職位。  有一次,呂蒙正進入皇宮中,正要上朝時,聽見有個官員在窗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小子也能當參知政事嗎?」  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但是和呂蒙正一起上朝的朋友,個個氣憤不平,想要去追查究竟,呂蒙正急忙搖手制止了他們。  呂蒙正對他們說:「算了,那人批評我,對我有何損失呢?可是如果我執意要去查看,知道是誰在批評我,那我就會永遠記住這個人,他將繼續擾亂我,就算懲處了他,對我又有何好處呢?」  就像海水上升,就能把底下凹凸起伏的地表蓋過。面對批評也一樣,如果你能把自己向上提升,自然就無視海底下那些崎嶇,因為你的「水平」已高出很多。  反之,如果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等於把自己貶低到和對方同樣的水準,不是嗎?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