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打開生命另一扇窗口

 2025-03-13

打開生命另一扇窗口

打開生命另一扇窗口*徐竹「與其說是我們的見解依賴我們的生活跟習慣,不如將我們的生活跟習慣依賴於我們的見解更為正確。」│羅伯遜我們經常會對生命感到不滿跟質疑,有時候好像自己被困在一個無法逃脫的井底,任憑撞得頭破血流,找不到出路。很多人因此而唉聲嘆氣,覺得這世界對自己太不公平,為什麼自己會淪落到這種不幸當中。這時候,你要停止煩惱,改變另一種思維;是不是你的人生方向選擇錯誤了?如果你一直遇到很多的痛苦和麻煩無法解決,那可能會是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命運或環境造成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路可以選擇,此路不通,還有別條,古代哲人說過:「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可能只是剛好選到一條死胡同,又何必停滯在那裡,跟自己過不去。這只是給你一個經驗,喚醒你的錯誤:「換條路走吧!」,只要方向一改,心念一轉,前方又會開出一條光明大道來。一名心理醫師在治療他的一名女病患,長期以來她都無法從低落的情緒中恢復。有一次,因緣際會她參加了這女病患的一個家庭聚會。女病患即使在這替孩子們辦生日的日子裡,也無法停止她對生活的悲觀想法。「也許有一天他們都會離我而去,這些歡樂的日子很快就會消逝!」女病患跟他說著時,經過了她的臥房。心理醫師無意間看向那個房間,突然有了個概念。她詢問女病患是否可以到她臥室看看。女病患大方地領她進去。站在女病患的臥室窗前,心理醫師從她望著窗外的神情,在她眼中終於找到了病因,原來她的窗外正好對著夕陽,還有一顆枯
泥濘的路上才會走出腳印

 2025-03-11

泥濘的路上才會走出腳印

泥濘的路上才會走出腳印   *王峰  一個年輕人剛到一家公司,公司裡的經理讓他專門去做售後服務的工作。  有一段時間,這個年輕人經常請假。公司經理感到很奇怪,他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是在外面跑得太累了。  於是,經理找到了青年的家,看他究竟在做什麼,結果發現他在家裡什麼事情也沒有。經理問年輕人是為什麼,青年說:「別人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裡,而我一直跑在外面,並且也看不到起了什麼作用,還不如待在家裡為公司省些資金呢。」  經理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裡下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外面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於是他們一起來到了路邊,由於剛下過雨,路面泥濘不堪。  經理看著年輕人說:「你是願意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還是想做一個能夠脫穎出的員工呢?」  年輕人說:「我當然希望能做一名出色的員工了。」  經理一笑,說道:「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  年輕人說:「當然走過了,這是常走的路。」  經理問:「那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年輕人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平又硬,我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呢?」  經理人說:「這還用說嗎?當然能找到了。」  輕理聽了,微笑著拍拍年輕人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會經歷什麼風風雨雨,生活沒有起也沒有伏,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走過了,什麼也沒有留下。相反,那些經歷了風雨和艱難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
幸福者退讓原則

 2025-03-04

幸福者退讓原則

幸福者退讓原則 你可曾聽過「幸福者退讓原則」? 幸福者退讓原則是指如果你的生活家庭幸福美滿,在外面遇見有人無理挑釁、易怒暴躁,你千萬不要與對方過多糾纏,要懂得退讓。 因為你可能不知道對方在此之前經歷了什麼,如果再加上與你的爭吵可能會成為導火線,對方在「情緒失控」情況下有極大可能會做出傷害你或家人的行為。 這種退讓不是“軟弱”、“慫”,而是一種自我修養,是為了更好地做自己,更少地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易怒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想必大家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脾氣一點就著,而有些人卻總能保持平和? 幾個月前,我載一位朋友到美式超市買東西,兩個人邊聊天說笑,一人拿了一杯冰拿鐵上車準備離開,我把車子開出來的時候,才發現有一台吉普車,逆向的擋在前面。 朋友馬上探出車窗,大聲地喊對方,請他開走。 對方是一位皮膚黝黑略胖的先生,探出頭來很不客氣的大聲吼著「逆向又怎樣!是不會開車嗎?不會繞過去呀!」說完,他粗魯的用手用力一揮,示意我繞過他的車子。 我看到朋友的臉色一青,啪的一聲,瞬間用力扯下安全帶,一副要去吵架的樣子。 我立刻探出頭大聲說「大哥,不好意思啦,我馬上開走喔!」我看一下對向沒車,趕緊繞過駛離。 我的朋友氣炸了,他問我明明對方是逆向停車,應該要請他離開,為何我要低聲下氣還開走?
由人生因果談學習付出

 2025-02-27

由人生因果談學習付出

由人生因果談學習付出*沈行雲 人都想擁有,希望都能順心如意,若能如此是最好。但事實上,一切的好壞,都循著因果法則,如同農夫,有春耕,才有秋收。同樣的,若沒有善的因,雖用盡心計,依然不能得成;縱然如願,也是短暫的擁有,種下惡因,將來還是要償還,所以對因果法則,要重視。 網路摘錄:有空就見見,不要告別式見。小陳的一個事業有成退休的扶輪社社友生病了,小陳去探望他。到了醫院,那個長輩身邊沒有半個親人相伴,只有一個女看護看著電視。那個前輩惺忪的睜開雙眼,看到小陳,緊緊握住他的手,輕喚他。在聊天的過程中,頗有感觸,流下眼淚。 前輩告訴小陳 :「我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為了家人在打拼,努力工作賺錢,也曾經以工作當成藉口,花天酒地。等到我老了回頭想,其實那時候,都是為了自己!為了面子、為了尊嚴、為了享受、為了爽!小孩子的學校活動,我沒參加過;反而帶著酒店小姐去環遊世界……他們的寒暑假、假日多半都是他們的母親去安排。 小孩子來找我聊天問問題,我心裡頭嫌煩,多半只是應付應付,久了,他們也不來煩我。如今,我很想有人陪我講話,但他們都各有自己的事情在忙,就像我過去敷衍他們的方式回應我。 我隔壁床的老人,前兩天死在病床上,我回頭想想我的一生,說真的有點不甘願!我老婆在年輕貌美的時候,我沒有珍惜她、陪伴她、跟她到處去玩,這兩年她比我先走,我才明白自己有多愛她。我玩遍臺灣的大酒
淺談人生業力

 2025-02-24

淺談人生業力

淺談人生業力*沈鶴 筆者不少同學( 成大 ) 很優秀,但已因南部空污而死了數位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每個人有不同之酸甜苦辣經歷,或許,誠如元光寺普獻法師( 他常在西等地弘法 ) 所言: 「業力才是老大 」 冥冥之中前世今生之靈魂善惡業力譜出各人不同之人生故事,通常似乎苦比樂多。 記得,有位七十歲之修行人向他年輕友人說:若你覺得七十年很久,當你活到這年紀會覺得其實很快。 」不少人外表光鮮亮麗,亦有其不為人知之苦。從小我是看國片當作娛樂,尤記得當時之美麗影星林黛,樂蒂等紅星,皆因情困而在當紅之時自我了斷了生命,令大家驚訝嘆息。而後揚名世界武術之神︱李小龍於三十八歲不到就突然暴斃,若未過逝,他現在已八十歲了。修行者教人活在當下是很有道理,誰也不知明天先到或是無常先到。 質言之,在人生之旅,似乎平凡庸碌過一生者較多,特別成功傑出者為少數。人生努力固然重要,但如「 相人學 」之權威蕭湘居士所言,人先天基因所帶來之 「 智慧、健康、個性 」等決定了七成的成功因素,那是先天之業力( 福報 )力量,而後天之努力、教育等影嚮力只有三成。所以,人努力打拼但仍失敗例子不少,他亦認為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因若勉強做不合興趣之工作,是不會有好成就的。電子業大亨林○里在台大僑生功課不算好,但人生有福報。 當今是
百億樂透得主 「早知撕掉彩券」

 2025-02-21

百億樂透得主 「早知撕掉彩券」

百億樂透得主 「早知撕掉彩券」 二○○二年耶誕節早上,惠塔克收到天大的耶誕禮物,他中了威力球樂透頭彩,獎金約台幣一百零四億元,是當時的最高獎金。但他萬萬沒想到竟從此走入悲劇,失去所有朋友,數百件官司纏身,連心愛的外孫女都死於非命。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惠塔克現在說他後悔中獎。他說:「我中樂透後,深感人性貪得無饜,你一有錢,人人覬覦。早知如此,我會把彩券撕掉。」 惠塔克中獎後並沒有花天酒地,而是發願做善事,厄運卻還是接踵而來。他說:「我想建教堂,給餓肚子的人食物,給沒衣服的孩子衣服穿。」 他在幾個月後實現諾言,捐出台幣近五億元建兩座教堂。但他在耶誕節中大獎的消息使他成為耶誕老公公,大家都求他幫忙。為了處理這些要求,他成立惠塔克基金會,賣給他彩券的店員吉兒也要求在他的收發室工作。 吉兒說:「基金會接到各種要求,有人要地毯,有人要娛樂設備,有人要悍馬車,有人要房子,各種奇怪的要求都有。」惠塔克至少送出價值台幣約十六億五千萬元的房子、汽車和現金。他說:「不論我們在那裡出現,去舞廳跳舞或去看球賽,都至少有一百五十人圍著我們要錢。」 他原本在家鄉西維吉尼亞州開建設公司,每年有一千六百萬到一千七百萬美元營收,生活愉快。但中獎後一切都變了調。這幾年他至少花了三百萬美元打官司。他說:「有四百件案子控告我個人或公司,因為大家都想藉
太多的來不及

 2025-02-19

太多的來不及

太多的來不及 好友的母親出門倒垃圾,一輛急駛摩托車猛然撞擊,就此倒地不起。這位伯母原本有心臟宿疾,家裡隨時準備著氧氣筒。然而萬萬沒有料到,她是用這種方式離開。 子女完全不能接受,哭著說:「媽媽一句交代都沒就走了!」他們以為,媽媽即使心臟病發作,也總還有時間跟他們說說話,交代幾句,怎麼可以一聲不響就走呢? 其實,他們忘了,媽媽每天都在交代。就跟天下的母親一樣,無非是「注意身體,小心著涼」、「不要太累,少熬夜,少喝酒」、「好好念書,別整天貪玩」......只不過我們聽得太多,聽得我們煩膩、麻木。直到母親閉口的那刻,我們才發現,還有很多話來不及聽、來不及問、來不及跟媽媽說。 一位母親,因為女兒愛上一個她不喜歡的男人,母女僵持不下,大吵一架後,女兒乾脆離家。母親又氣又傷心,女兒自小失怙,是她母兼父職辛苦養大。 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水仙花兒似的,誰知大學尚未畢業,就急著想嫁,偏又是位大她很多歲的離婚男人。母親好言相勸,惡言恫嚇,女兒不動如山。 所有的愛變成恨。她恨女兒絕情,為愛盲目。許多前塵往事一一湧上頭。女兒小時乖巧可愛,老愛膩在她身邊嘰嘰咕咕像小雞啄米似的講悄悄話。童言童語,煞是有趣。「媽媽,你絕不能先老,一定要等我長大了一起老!」 上中學的女兒也依然貼心懂事,母女倆像朋友一般分享彼此的心事。偶爾問起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