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什麼是「幸福」?

 2024-07-12

什麼是「幸福」?

什麼是「幸福」?  殯儀館接體員:看多了,財富真的不重要!  愛是什麼?家人是什麼?所謂的幸福又是什麼?愈接近死亡的人,愈能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位七年級生名叫大師兄,是殯儀館的冰庫管理員。遺體送至殯儀館,一律經由他們確認、入庫。若是遇上找不到家屬、沒有葬儀社願意接手的案子,例如自殺、意外、街友、孤獨老人等,他們也會親自前往現場接回遺體。  兩三年工作下來,他已和一千多具遺體打過照面。「吊死叫盪鞦韆、跳樓是小飛俠、腐屍是綠巨人、燒炭是小黑。太胖的人燒遺體時會發爐,舍利子其實是結石....」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這位大師兄出版《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書,以幽默筆調記錄殯儀館工作現場的百態。  在這些與死亡交手的人眼中,一個冰櫃就是一個故事。這些名稱看似可怕,其實最令人心涼的往往是人情。在殯儀館現場,更讓人更學會如何提前規劃善終。  家人不是有血緣的人,而是你走了後會惦記你的人。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在殯儀館,這句話總能得到驗證。家族內部的愛恨情仇,往往隨死亡浮上檯面。  「常有人說不結婚生子,老了會很慘,死了都沒人幫忙收屍。我其實很想告訴他們,殯儀館有一堆子孫滿堂、沒人要領的骨灰。」  師兄說,每次聯合公祭後,總有許多家屬因為遺產分配不均、和死者的紛爭未了等因素,藉故不領取骨灰。無主的骨灰年復一年累積,最後只能倒在公墓旁的土地,或直接當垃
人生的兩個包袱

 2024-07-08

人生的兩個包袱

人生的兩個包袱  神指派了三個人,交給他們各兩個包袱,並且要他們在名為「人生」的道路上競走,目的地是叫做「幸福」的終點。  第一個人走得很痛苦,他覺得身上的包袱很沉重,幾乎把他壓垮了;他一路上汗水淋漓,每跨一步,就要流下一行眼淚。  第二個人走得很愉快,不過他走的速度很慢,漸漸地也覺得雙腿有些發酸。  第三個人一邊走一邊快樂地哼著歌,而且他健步如飛,一下子就到達了目的地。  神在終點等待著他們。  第一個人忍不住埋怨:「為什麼他們走得這麼快樂,我卻走得這麼痛苦?難道祢給我的行李特別重?」  「 不,你們包袱重量都相同。」神回答:「 這兩個包袱,一個裝的是『痛苦』,一個裝的是『快樂』,由於你把痛苦的包袱掛在前面,快樂包袱掛在身後,只看得到痛苦,卻看不到快樂,當然走得難過又疲憊。」  接著神指著第二個人說:「他跟你正好相反,他把快樂的包袱掛在胸前,痛苦的包袱扔在背上,眼睛看到的都是快樂,一路走來當然喜悅。」  至於第三個人。  神繼續說:「 他不但讓快樂在前。痛苦在後,還在痛苦的包袱上剪了一個洞。他一面走,痛苦就一面掉在地上,身上的擔子減輕了,所以走得比誰都快。」  其實神除了給我們名為「快樂」和「痛苦」的包袱之外,還給了我們一樣東西,讓我們去剪破盛裝痛苦的包袱,這樣東西,是一把神奇剪刀,它的名字叫做「恕」。
選定一把青草

 2024-05-15

選定一把青草

選定一把青草*凌美晨 ◎法國小說家大仲馬說:「凡是那些需要 當機立斷、果敢執行的計劃,我們對於自身的過分顧慮,幾乎是成功的唯一阻礙。」  有一位青年,出身於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從小他的父母就教他要有一顆仁愛的心。  一天,青年在回家的途中看見路邊有一隻受傷的烏鴉,就將牠抱回家。可是他到了家門口又猶豫了,因為他的家庭有一個規矩,就是不准飼養一切的小動物,更何況烏鴉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是不吉祥的徵兆。青年不敢擅自破壞這個規矩,就將烏鴉放在家門口,想進去將情況向母親說明後,再回來將烏鴉帶進家門。  青年的善舉得到了母親的贊同,可是,等青年打開家門時,卻驚訝地發現家門口只剩下了幾根黑色的羽毛,而鄰居家的大黑?正在牆頭津津有味地舔著嘴。  青年本想將受傷的烏鴉帶回家療傷,結果卻更快地葬送了牠的性命。  青年十分後悔當初的猶豫,該選擇時不決斷,使他喪失了拯救一個生命的絕好機會。  我們擁有了機會,卻往往又會在猶豫中喪失機會。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一頭餓得頭昏眼花的毛驢忽然看見了兩堆青草,一堆在左邊,一堆在右邊。毛驢瞅著眼前的兩堆青草,心想真是老天保佑。可是,究竟是先吃左邊的青草,還是先吃右邊的青草呢?  毛驢左思右想,難以做出決定。結果下不了決心的毛驢就在猶豫中餓死了。  餓昏了頭的毛驢,最大的幸運在於有了可以選擇的機會,餓死了的毛驢,最大不幸也在於有了可以選擇的機會。  許多時候,你需要做
生命就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2024-05-06

生命就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生命就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侯文詠 我和一位朋友傾談,他說雖然有兩份工作,而每月的收入卻非常低,但他已很高興了。 我很奇怪他還可以那麼開心,因為他的收入微薄,要節衣縮食才可以供養他年邁的父母、岳父母、太太、兩個女兒,還有一般家庭的各項開支。 他解釋說,那是因為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一件事件的啟發。當時他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折、心情低落,所以到印度散心。 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 用刀將她的兒子的右手切下來。 那婦人無助的眼神,以及四歲稚童痛苦的呻吟,至今仍令他心頭作痛難以釋懷。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是否她的小孩太頑皮,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 都不是,原來只是為了行乞! 那絕望的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只是為了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 我的朋友嚇呆了,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爭食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他要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他去到其中兩家,把所有的麵包都買下來,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 他花了不足一百元,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即每塊少於廿五仙〉,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 日用品。  於是,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就是這樣,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
探討修行不執著

 2024-04-30

探討修行不執著

探討修行不執著*沈子鈞 人是一種動物有七情六欲,若要「完全放下慾望或執著」並不容易。不少修行者認為妄想執著障礙佛性,因佛說「眾生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筆者有位唸到清大高學歷之友人,受大學學佛同學影響,而畢業後就到南部某大佛教團體出家修行,這或許是個人選擇,但其家人非常不捨,一切無可厚非。當然,亦有的人出家後不習慣而還俗,有人說不要隨便受戒,因破戒更不好。 其實,是否要出家或團體中共修才能「進步」,或許見仁見智,隨人選擇。在紅塵中修行可能更不簡單,因要在爾虞我詐功利現實之都市叢林中存活且修行,確實需要智慧及福氣。社會上小人無所不在,並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麼簡單。一般人都想奮發向上、出人頭地,也不大可能完全「不執著」或毫無慾望,因凡人還是凡人。 中華文化中有許多智慧善巧,方便說人生之真理,可挖到不少寶藏。例如莊子之書,他擅長化繁為簡,由大自然啟發,以生動之比喻說明一些道理。就以「不執著」為例,他說有天一條毛毛蟲因有很多腳走路很快,剛好在郊外被人看到,就問牠:「你有這麼多腳,到底先出右腳還是左腳能走得這麼順?」毛毛蟲聽了開始思考很久也疑惑自己到底如何安排下腳的先後順序才能走得一點都不亂。愈想就愈執著而僵住,最後竟然走不動了。這故事是說「道法自然」,人不用太執著於不需煩惱之事,免得自找麻煩,但現今社會將簡單事變複雜者太多了。 或許每個宗教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2024-04-08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個老人,他有五個孩子,但是個個都不養,他走投無路,只好沿街乞討,當叫花子。他覺得人生充滿了痛苦,也怨恨自己孩子的不孝,同時也對自己晚年悲慘的命運無可奈何。 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他就請問:「慈悲偉大的佛陀啊,您有什麼辦法能改變我的命運?」 佛陀就問他:「你知道感恩嗎?」 老人回答:「我不懂什麼叫感恩,請佛陀指點迷津。」 佛就指著他要飯的拐棍說:「你對你手上的這根拐棍感恩嗎?」 老人聽了這話,想想說:「我當然感恩這根拐棍了!我出去要飯,遇到了凶狗,它是我的打狗棒。在崎嶇的道珞上行走,上坡下坡,他是我安全的支撐。我累了的時候,就枕著它睡覺,它是我幸福的依靠。因此,對這根拐棍,我真正要千感恩、萬感謝啊!」 佛陀就歡喜讚歎說:「善哉善哉!那你從今以後,就天天拿著這根拐棍,不間斷地去說感恩,說到一定的時候,你的命運就改變了!」 老人聽了佛的教誨,深信不疑,從此以後他就天天說感恩。不但對拐棍說感恩,也感恩施捨給他的一切好心人,乃至最後也感恩傷害他、欺騙他的一切惡人。感恩讓他的內心再也沒有一絲毫怨恨之心了,只有感恩在心。久而久之,他就契入了一種三昧,名叫「感恩拐棍三昧。」 有一天,佛陀又在講經。老人心想:「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佛陀賜予的,我要去感恩!」於是他就去聽佛講經說法。佛陀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2024-03-26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情緒雖千變萬化,但說穿了,不論直接或間接,一切情緒都出於自私,也就是說,它們都與執著於自我有關。 譬如,某件事發生了,而你覺得十分惱火,請問你為什麼惱火?如果那件事與你無關,你還會那麼惱火嗎? 有人隨口說了句話,也許沒有特別意思,但如果你認為:「他分明是『衝著我』來的。敵意馬上就會升起。 有人占你便宜,如果你不計較,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你說:「他根本是『吃定我』!」你就會很惱火。 當妳的男友答應妳某事,卻又爽約,於是妳罵道:「你怎麼可以出爾反爾?你根本就『不在乎我』。」那就沒完沒了。 如果我們的情緒裡,沒有「我」的成分存在,單純就事論事,心情會很容易平靜下來。 但如果情緒來自「我」,就完全不同了,我們會鑽牛角尖,久久無法釋懷。 越自我的人,情緒的問題就越嚴重 觀察一下你的負面情緒,比方怨懟、憤怒、嫉妒或憎恨,是不是都源於你覺得自己受傷或受挫? 當你感到挫敗、焦慮、恐懼時,是不是會擔心自己得不到或失去想要的東西?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我們不時擔心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可以得到更多?這對我有利嗎?他應該這樣對我嗎? 我們口口聲聲不忘的都是那個「我」;或許我們有時正直仁慈,有時充滿愛,但不論何種情況,我們總是忘不了自己。只想到自己的人,不但不可能快樂,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