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探討修行不執著

 2024-04-30

探討修行不執著

探討修行不執著*沈子鈞 人是一種動物有七情六欲,若要「完全放下慾望或執著」並不容易。不少修行者認為妄想執著障礙佛性,因佛說「眾生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筆者有位唸到清大高學歷之友人,受大學學佛同學影響,而畢業後就到南部某大佛教團體出家修行,這或許是個人選擇,但其家人非常不捨,一切無可厚非。當然,亦有的人出家後不習慣而還俗,有人說不要隨便受戒,因破戒更不好。 其實,是否要出家或團體中共修才能「進步」,或許見仁見智,隨人選擇。在紅塵中修行可能更不簡單,因要在爾虞我詐功利現實之都市叢林中存活且修行,確實需要智慧及福氣。社會上小人無所不在,並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麼簡單。一般人都想奮發向上、出人頭地,也不大可能完全「不執著」或毫無慾望,因凡人還是凡人。 中華文化中有許多智慧善巧,方便說人生之真理,可挖到不少寶藏。例如莊子之書,他擅長化繁為簡,由大自然啟發,以生動之比喻說明一些道理。就以「不執著」為例,他說有天一條毛毛蟲因有很多腳走路很快,剛好在郊外被人看到,就問牠:「你有這麼多腳,到底先出右腳還是左腳能走得這麼順?」毛毛蟲聽了開始思考很久也疑惑自己到底如何安排下腳的先後順序才能走得一點都不亂。愈想就愈執著而僵住,最後竟然走不動了。這故事是說「道法自然」,人不用太執著於不需煩惱之事,免得自找麻煩,但現今社會將簡單事變複雜者太多了。 或許每個宗教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2024-04-08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佛陀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個老人,他有五個孩子,但是個個都不養,他走投無路,只好沿街乞討,當叫花子。他覺得人生充滿了痛苦,也怨恨自己孩子的不孝,同時也對自己晚年悲慘的命運無可奈何。 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他就請問:「慈悲偉大的佛陀啊,您有什麼辦法能改變我的命運?」 佛陀就問他:「你知道感恩嗎?」 老人回答:「我不懂什麼叫感恩,請佛陀指點迷津。」 佛就指著他要飯的拐棍說:「你對你手上的這根拐棍感恩嗎?」 老人聽了這話,想想說:「我當然感恩這根拐棍了!我出去要飯,遇到了凶狗,它是我的打狗棒。在崎嶇的道珞上行走,上坡下坡,他是我安全的支撐。我累了的時候,就枕著它睡覺,它是我幸福的依靠。因此,對這根拐棍,我真正要千感恩、萬感謝啊!」 佛陀就歡喜讚歎說:「善哉善哉!那你從今以後,就天天拿著這根拐棍,不間斷地去說感恩,說到一定的時候,你的命運就改變了!」 老人聽了佛的教誨,深信不疑,從此以後他就天天說感恩。不但對拐棍說感恩,也感恩施捨給他的一切好心人,乃至最後也感恩傷害他、欺騙他的一切惡人。感恩讓他的內心再也沒有一絲毫怨恨之心了,只有感恩在心。久而久之,他就契入了一種三昧,名叫「感恩拐棍三昧。」 有一天,佛陀又在講經。老人心想:「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佛陀賜予的,我要去感恩!」於是他就去聽佛講經說法。佛陀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2024-03-26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放下自己,放下煩惱 情緒雖千變萬化,但說穿了,不論直接或間接,一切情緒都出於自私,也就是說,它們都與執著於自我有關。 譬如,某件事發生了,而你覺得十分惱火,請問你為什麼惱火?如果那件事與你無關,你還會那麼惱火嗎? 有人隨口說了句話,也許沒有特別意思,但如果你認為:「他分明是『衝著我』來的。敵意馬上就會升起。 有人占你便宜,如果你不計較,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你說:「他根本是『吃定我』!」你就會很惱火。 當妳的男友答應妳某事,卻又爽約,於是妳罵道:「你怎麼可以出爾反爾?你根本就『不在乎我』。」那就沒完沒了。 如果我們的情緒裡,沒有「我」的成分存在,單純就事論事,心情會很容易平靜下來。 但如果情緒來自「我」,就完全不同了,我們會鑽牛角尖,久久無法釋懷。 越自我的人,情緒的問題就越嚴重 觀察一下你的負面情緒,比方怨懟、憤怒、嫉妒或憎恨,是不是都源於你覺得自己受傷或受挫? 當你感到挫敗、焦慮、恐懼時,是不是會擔心自己得不到或失去想要的東西?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我們不時擔心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可以得到更多?這對我有利嗎?他應該這樣對我嗎? 我們口口聲聲不忘的都是那個「我」;或許我們有時正直仁慈,有時充滿愛,但不論何種情況,我們總是忘不了自己。只想到自己的人,不但不可能快樂,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引路!

 2024-03-20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引路!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引路!   有一天億萬富豪丹尼爾在散步時,發現一個小男孩蹲在路邊,手裡拿著一根草莖在地上擺動著。丹尼爾好奇的俯下身子,撫摸著小男孩的頭,問道,小朋友,你在幹什麼呢?小男孩頭也不抬的回答道,我在為一隻螞蟻引路。  丹尼爾聽了,忍俊不禁的笑道,一隻螞蟻需要你引什麼路?  小男孩認真的回答道,這只螞蟻和同伴走散了,正驚慌失措的四處尋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們的隊伍中去,這樣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丹尼爾這才仔細的看到,原來小男孩在用草莖將一隻走散的螞蟻慢慢地引到蟻群中去。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隻走散了的螞蟻終於被小男孩引到了那些螞蟻群中。見到了同伴,那隻走散了的螞蟻立刻歡快的和大家碰著觸角,顯得十分親熱和興奮。  丹尼爾不禁對小男孩這種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賞,他說道,謝謝你,為那隻走散了的螞蟻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機會。  小男孩這才抬起頭來望著丹尼爾,他眨著一雙聰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看著這纖塵不染的笑容,丹尼爾心裡蕩起層層漣漪……。離開小男孩,丹尼爾一路上不住地自言自語道,為一隻螞蟻引路,真的很有趣、很有創意。  丹尼爾是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大老闆。他樂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扶危濟困,被人稱為「大善人」。偶爾一次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為一隻小螞蟻引路,給了丹尼爾心靈帶來很大的震動。他想,給那些迷失方向的螞蟻引上一條路,使那些走
下半生要學會自己撐傘

 2024-02-12

下半生要學會自己撐傘

下半生要學會自己撐傘*正能量家族 成人的世界裡,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你以為歲月靜好,其實有人在負重前行。你以為衣食無憂,其實有人在辛苦奮鬥。  小時候,父母為我們撐起一片天,上學後,老師為我們扛起所有事。可是進入社會,成人以後,再也沒有人為你的錯誤買單。你的事,你自己去做,你的難,你自己承擔。  摔倒了,沒人扶你,必須自己爬起來。遇困難,沒人幫你,必須自己去解決。不要以為你哭,就有人哄你,不要以為你求,就有人幫你。成人的世界裏,冷漠和旁觀皆是常態。  一路走來,究竟有多辛苦,自己最清楚,到底有多難熬,自己最明白。你要感謝這些磨難和阻礙,讓你蛻變成強,變得更強,讓你涅槃重生,更加出眾。  我們都是人生的主角,自己的人生,自己書寫,自己的生活,自己拼搏。有的人,會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願意為你遮陽。但是下雨的時候,卻把傘拿走了。  你要記住:誰也不是誰的永遠,沒有人能成為你長久的依賴。能為你遮風擋雨的,同樣也讓你不見天日。下雨天,要麼自己撐傘,要麼自己做擋雨的屋檐。靠別人,不行,求別人,悲哀。  萬般皆苦,一切自渡,在這坎坷的人生中,要學會為自己撐傘。跑進別人的傘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別人的雨傘再大,都不如自己有傘。撐自己的傘,風雨再大都不怕,靠自己生活,一輩子心安理得!
談人生選擇

 2024-01-12

談人生選擇

談人生選擇*沈子鈞 在人世間「愛」和「感恩」是利人利己很重要之「修行」,人生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及「選擇」更攸關成敗。可說傳教士各種選擇的結果,福慧俱足者通常有較好的選擇,而業障中者,欠缺清晰的頭腦及福報,在人生中常做錯決定。所以,在社會上有的人順風順水,有的人做一行怨一行而且做什麼賠什麼。人若懂得行善改命,那才會逐漸福慧俱足而走上平坦人生。 所謂,智者會善用別人經驗,而愚者固步自封凡事只信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牛頓也曾說過:「利用別人之經驗就像站在巨人肩上可使視野更廣。」其實,閱讀習慣很重要,花少數的錢就可學到別人不吝分享的經驗及智慧;當然,是否選擇培養閱讀習慣也是各人的造化。 在社會上真有成就的企業家有其人生的正確選擇哲理:一、懂孝順可培福,布施可增富貴。二、懂培養閱讀習慣。三、知道每天運動健身。四、了解養成行動力是很重要的習慣。五、信直覺也懂得看人用人。六、知道世上某些珍貴事物並非金錢可以買到的。 所以有人探討為何一般西方大企業家(例如比爾蓋茲、巴菲特等),傳了足夠的錢就大量回饋社會,也會聯想到西方基督教不但從小教孩子奉獻,並且該叫在世界各地做的慈善事業也比亞洲各宗教興旺。 相對之下,亞洲一些企業家較小氣甚至大量污染環境,目前光以台灣之PM 2.5懸浮粒污染也大都來自中南部許多民營工廠煙囪排放(台中火力電廠只是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

 2023-11-05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

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我友,一日飲醉,對我說:「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孫子那輩都花不完。」我回答:「我信。不過,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真的沒必要給兒孫留那麼多。」​ 他笑了,說:「什麼是福?我上半輩子窮怕了,不能再讓我的兒子、孫子重複我的窮。我就是要讓他們守著金山,過像樣的日子。 」 他說的是真心話。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但有一分錢,留與子孫花。仿佛我們今天多留一些錢給他們,他們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色彩。 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 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麼,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麼,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可今天,能真正讀懂並踐行林則徐這段話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擁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會甘心每天汗流浹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帶著「不值得」的心理去學習、工作的人,所收穫的,也必將是一個「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