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生

淺談人生

淺談人生*沈子雄 

      人世似乎是一個戰場,相當功利現實,有時也有如一場牌局,若知道自己強項及弱點,那較可充分發揮「以己之長克敵方之短」,如果茫然不了解自己天份,也不知借力使力,那糊裡糊塗過醫生是可惜的(筆者年輕時就是如此)。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敗」是有其道理,人若懂積德行善少做缺德事,冥冥之中上天會使他(她)開了智慧,那對人生是很大的加分。

      佛家勸人「福慧雙修」是一個真理,若好好的修行有了福報智慧,將更了解自己長處及天命所在,發揮出來將發出亮點,自己也會活得快樂。人生是各自覺悟,民初才子李叔同很早就發揮其天命才華,但後來看淡紅塵而出家修行;另一近代才子蔡志忠也很早展現天命,但幾年前也在大陸出家了。

      愛因斯坦說:「各人有不同天賦,但若要魚學會爬樹,鳥學會游泳,那將是悲劇。」當今台灣的教育易使後段班分數低的孩子放棄了自己,以為自己一無是處,這是錯誤的教育制度所致,十分可惜。

      據專家研究,成功的人常常不是「先知道該做什麼再展開行動」,而是剛好相反,把人生當作未知的實驗先付諸行動,偶爾去質疑並修正,在反覆不斷之過程中,才能發現「自己是誰,自己是塊什麼料」,能把那些是做得最好。

      如今科技高度發展,人工智慧可取代許多人力(例如機器人),專家認為你能用自己知道的東西「去做點什麼」,遠比你「知道什麼」更重要。所以,行動力很重要,做錯了可當作經驗轉為智慧,嘗試與錯誤(TRIALANDERROR)也是摸索找到認識自己的方法之一,人生最好找出自己長處去貢獻。

      人生每日反省重要,養成日行一善之習慣亦重要。曾有人訪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詢問他為何能有如此成就,他回答:「因我常做對不少決定。」「那請問如何能常做對決定?」他回答:「來自我累積成功的經驗。」訪問者再問:「如何累積成功經驗?」他回答:「來自我許多錯誤的判斷。」

      生命失敗經驗可以轉成智慧,每個人可說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不同的決定及選擇,有些決定對人生是加分的,有些是減分的。

      所以最好養成「吾日三省吾身」之習慣,人生很短,匆匆即過,若有覺悟,還是平日積德行善最好。一個福慧俱足之人可能比較快樂,而在生命中做對決定之機會也比較大。

      據說宇宙萬物皆是能量,有的路邊乞丐也許前幾世是皇帝,但若能量一直減弱,那他靈魂可能就投入貧困之環境。所以,平日多佈施行善吧!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