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雜誌181期已於105年10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行善雜誌181期已於105年10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

    人生在世,不是為吃飯、穿衣、住房子而來,更不是叫你來追求或貪圖享受,而是要盡倫常之道而來,所以為人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這叫做盡性,守本分,所以孟子要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中庸云:「率性之謂道」,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商人的眼裡,人生大海只有兩艘船,一是為名,一是為利。因此太使公司馬遷描寫商人貨殖說:「天下熙熙皆為名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在今天物質文明發達的功利社會,更是為名為利,貪求享受,難怪仙佛批訓要說:「歐風美雨蔽性真」,這種人生簡直捨本求末,君不見二十世紀的人叫著他們是迷失的一代?可悲又可哀!

    在出家人的眼裡,人生的兩艘船,一來一去,一是為生,一是為死。佛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佛乃以生死一大事因緣降世,普渡眾生。人生又免不了一死,生老病死,佛說四大苦海,而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輪迴不已,那又真是苦海無邊了。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怎麼回頭呢?那就要追求人師的真理,尋找至人指授超生了死之道。

    追求人生的真理,必須瞭解人生從何處而來?去向何處?從為人處世,到永生不朽,都有一番大道理。如果悟透孔聖傳授心法,老君真長之道,以及佛陀涅槃妙心,就能樂道逍遙,也才不辜負今生為人呢!


說話藝術

     說話就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只要沒有身體缺陷,大多數人都擁有這項基本的表達能力。但如何能夠在人與人的對話之中,使人信服於你,關鍵就在於得不得體,以及合不合理,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有好朋友因一句無心話語而反目成仇,也有夫妻惡口相向而相見如「冰」的,但也有人因為說出一番好話而被賞識,到底話要怎麼說?

    有話要好好說,直說卻不傷人,指導下屬也能言之有物,尊重對方而非一味指責,你的言語才能被接受;能被接受、吸收的語言,才是好的語言。不然,一切都是空話。

    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言語的暴力,會造成憤怒、傷害的負面氣息;反之,溫暖的語言則傳達給人歡喜、鼓勵的正向力量。適切的言語,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什麼場合要說甚麼話才是恰當,需要學習。然而,要會說話,也要學會聽話,聽懂別人的話,則需要有開放、寬容的心態,才能完整傾聽別人說的話。
 

 

常存感激之心

    在此世間,人不能獨自生活,只有你一個人不可活。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食衣住行育樂皆來自他人的提供和大家的分工合作。

    你的成功並非你一個人的能力所能達到,由於很多人的從旁幫忙和激勵,才有今日的成就。
大家都對你有恩。我們不但要非常感謝那些曾經對你有過協助的人,同時也要感激那些批評攻擊你的人,因為他們也提供另一種負面的助力和刺激。

    還有,也要謝謝那些比你差的人。沒有他的笨,就顯不出你的聰明。沒有他的醜,則顯不出你的美麗好看。

    聽說有位台灣教授由於某種原因前往英國某大學找工作。該大學校長接見面談時,問這位教授為何前來?而這位台灣教授在言談中一再否定台灣、不滿台灣,對台灣頗多批評。聽完他的話之後,這位大學校長不高興地反駁說:「如果沒有台灣的栽培和協助,你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你不但不心存感激,還惡意批評,不應該。」

『時懷感恩之念、常存慈善之心』,則有功德圓滿之日。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