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人生-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

光明人生-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

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

詩曰:
      妄殺生靈以敬神。
      三牲五醴實違仁。
      上天本有好生德。
      輸誠心淨感福頻。


濟佛曰:
      觀今世道,因「拜拜」民俗而衍生的弊病還真不少,這其中最大的癥結,乃是信仰未建立於智慧之中,才會造成諸多社會怪異現象。其中「拜拜」殺生,即是隨風入俗,沿用舊例所產生最大陋習之一。世人常藉神明誕辰,便大開殺戒,尤以各地民俗的大規模建醮祭典活動,迎神賽會場面之浩大真是無奇不有,盡極所霍,不但以牲醴宰殺之類別大小做比賽,還大開流水席宴客,在「大拜拜」招待下,造成葷腥四散,冤氣沖天,把原本具有祈福避禍的理念,演變成爭名為譽,誤用宗教「敬天畏神」的精神教義。這些都是世人迷昧,貪圖口慾,應用陋習所致,要知,上天本有好生之德,先聖先賢之修道證果乃以慈悲之修德積福,豈有「將他肉献神人」之不仁不義,違禮失智之舉乎?如今共業劫難不休,世人尚難警醒,令諸天神佛慨嘆不已,無不力挽「狂俗」。今夜「光明人生」再三來探討,以期世人早日了悟-殺生祭拜的不宜與禍害。

劉生曰:

      恩師每提及「拜拜」民俗,不免語重心長,這無非是為了讓世人領悟生命的真諦,以謀求世道光明面。然人們尚貪迷此舉,還請恩師示明-殺生作性醴之不宜,以醒民心。

濟佛曰:

      宗教信仰是人生理想的精神建設,世人遭逢災難疾病,如須祈求神佛化災消劫,只在誠敬一心,潔淨聖地,若以三牲五醴上供,乃對神佛不敬,觸犯神佛之忌,造褻瀆之罪,要知,宰殺生靈是違天道,神佛豈敢享用,希世人明理,不要因祈福反造罪。當知,清香茶果諸神歡喜。正如今夜爾堂諸生為老神祝壽,簡潔素果,清香上祝,心淨念正,這份恭誠之心,不失修道人慈仁善德的本份,老衲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欣慰萬分。

劉生曰:

      弟子看人們往往為了拜拜,無不挖空心思,较盡腦汁,大事鋪張一番,造成諸多無謂的浪費與耗損,有感此種不知惜福惜德之舉,請恩師再予明示,此舉會醞釀出什麼不良後果?

濟佛曰:

      若為酬神謝恩還願,或逢婚喪喜慶而妄殺生靈,過於鋪張浪費,暴珍天物,小則折福祿,遭受患饑之報,或受冤靈結仇陰騭纏身,而折其壽算,大則斷絕後嗣,遭受水火刀兵之災,甚且因果業深難轉人身,醞釀禍害之大,可見一斑,世人當慎乎戒也!

劉生曰:

      這麼說來欲祈福求壽反折福造罪,真是不划算。弟子曾看一則報導,某鄉民為了籌備十年一度的建醮大拜拜,一天的祈福費竟然高達二億元,而這個數額,足足可作為該鄉十五年的地方總預算。弟子深感,如今民豐物阜之餘,人們精神建設的內涵極須開拓,恩師慈悲能否提供寶貴意見,做為民心的導向。

濟佛曰:

      民間的「拜拜」活動,如僅為了物質層面的需求,與達到個人消災祈福的自利目標,那麼對於日趨敗壞的世道人心,顯然助益有限。在此老衲不妨提出二項建議,以供參考-第一:建議「拜拜」主辦單位,能於活動間,請善知識范臨會場宣說法要,說明「拜拜」的意義,使民風能順應民情,又不失宗教精神的寄託。第二:政府有關單位大力宣導,正視宗教民風,擬定正確名目及宗旨,導於教科書中,以培育新生代對民俗精神教義的認知,以減少陋習代代相傳。以上二者相引相導,相信對日益敗壞之俗風,會漸收改善之效。著書時間不多,劉生坐上蓮台出遊訪道吧! 

劉生曰:

      好的。弟子已坐穩蓮台,請恩師帶引起程。恩師,弟子對南台地區的民風心態不甚了解,今夜能否趁此探訪一回,以廣泛深入民情,做為著書之題。

濟佛曰:
劉生倒是有心,為師正有此意,那咱們就加快速度吧....。(不一會蓮台煞住,停在一戶人家宅院前。)

劉生曰:

      恩師,到了嗎?這是那裡呢?

濟佛曰:

      劉生下蓮台。這裡是屏東縣境內一處鄉村,前方這家「大戶頭」,現在正是人潮擁至,随為師進入參觀了解即可。

劉生曰:

      好的。(此刻院前廣場搭蓋著帳棚與戲台,似乎欲演「野台戲」,但見大人、小孩手上捧著三牲五醴、壽糕、壽麵、大龜餅、金香銀紙、爆竹串串....各式各樣的供品,大家興高彩烈的擁向廳堂,廳內供奉著諸多尊神,福神則居中堂而座。)恩師,這些人準備那麼多的供品,不知要做什麼用?

濟佛曰:

      這地方原本民風純樸,近年來也漸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利欲薰心,紛紛玩起「名牌遊戲」,你瞧他們那隻隻貪妄的眼神,是為了迎接新年的頭牙,人人趕拜福神,希望能得福神感應,所以先行準備好豐盛的牲醴趕在吉時祭拜,以求得更多的財富,這種心雖誠,但卻用之不當,財迷心竅,不明是非,想以牲品換取財源,天下豈有如此便宜之事?要知,妄殺生靈敬神,早已造下無邊罪業,削功減德不說,何來福報應臨之理?希世人早日覺悟,否則妄求邪行,終致走上道德末路,空幻一場,後悔莫及。今夜就此一訪,劉生坐上蓮台準備回堂去。

劉生曰:

      好的。弟子已坐上蓮台,請恩師帶引回程。想不到拜拜衍生的不良邪風還真多呢!看來財神爺也甚難作神了!

濟佛曰:

      神明雖神通廣大,卻不是萬能,何以神靈無法滿足每一個人的願望,這都是因各人福份與因果有關,世人拜拜祈求,應身心清淨,以崇功報德之敬意,善事力為,福自感應。做神則盡力去幫助世人,當然也不能盡如人意,但只要問自個兒心神無愧即是。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正是此理。

劉生曰:

      恩師談了三回的「拜拜經」,不知世人了悟了多少?

濟佛曰:

      「拜拜」民俗雖各有其優缺,但宗教珍貴的内涵,是導人向善,是淨化人心的道德,而不是講神奇玄風,所以,世人應有此共識,對傳統陋習應力求改善革除,齊心推廣大眾利益的正信民風,才能循出一條人間的光明大道。行善堂已到。劉生下蓮台,魂魄投體。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