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宣化上人的預言

 2021-12-09

宣化上人的預言

宣化上人的預言*作者三寶弟子 這次的瘟疫劫是一個很特別的「緣起」,很強烈特殊的外在條件,召喚那些過去生造業,此次該受業報的眾生,藉此疫病,償還所欠,了掉因果業報。欠債大者,以命返債,欠債小者,有如感冒一般,一兩個月就好了。無業因者,則安然無恙。 黑死病瘟疫劫的時候,全家人都死了,只剩一個倖存者,痛不欲生,哭喊著擁抱、親吻家人,希望自己也染疫死去,瘟神不理她,求死不得,獨留世間。 馬來西亞有位60幾歲婦女,平常要洗腎,也有糖尿病,這次染疫確診,旁人都認為她「在劫難逃」,卻奇蹟般的好起來,並且糖尿病沒有了,也不用洗腎了。瘟神「以毒攻毒」趕走了她原有的病毒,原有的病毒也趕走了瘟神,有如「負乘負等於正」,一般有三高患者染疫是「負加負等於更負」,必死!這婦人是個奇跡。 若以因果眼光來看,糖尿病、洗腎都是還債,加上疫病上身折磨一陣子,所欠的債返清了。債主走了,身體就好起來。 家母晚期在新樓醫院加護病房急救一個多月後,看護看到家母在微笑,似乎很開心的?子,很驚訝的問:一個多月沒看過妳開朗,今天怎麼那樣開心?家母回答:債務都還清了,很歡喜。 當時眾人都不明其義,原來家母歡喜的是:在輪?無止盡的三界中,她累世所欠的因果債務,都已還清,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那天晚上,病情加劇,隔天早上走了,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廿八年前,宣化上人臨走前兩年
眾生平等

 2021-12-07

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 薄荷豬的故事:潛伏在身邊的豬菩薩 在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法名叫做辨聰的法師,他雲遊到了五臺山,時值仲夏,就是農曆的五月,就在清涼寺跟著大眾結夏安居。當時僧眾裡面有一位上座老法師,舉止瘋瘋顛顛的,大眾都很瞧不起他,唯獨辨聰法師對他承事恭敬。 結夏安居圓滿以後,辨聰法師又要繼續雲遊去了,當他向上座老法師辭別的時候,老法師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囑咐他說:「你到了河南開封城北,找到一位叫薄荷的,把信給他!」。 辨聰法師拜別了老法師,走了一段路才發現老法師沒交代具體地址,心裡就嘀咕:「地址不詳,從何找起?信裡頭不知寫了什麼要緊的事?」 山高路遠又不好再繞回五臺山了,就拆開信來看,信上寫著「你在世間遊化日久,那些眾生容易調伏嗎?如果已經調伏了,度眾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強緣打失,流入世間的業報,至禱,至禱!」辨聰法師看完之後大驚,趕忙把信再封起來。 有一天,辨聰法師經過開封廣濟河畔,遠遠聽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喚:「薄荷!薄荷!」 辨聰法師趕緊過去問:「請問一下誰是薄荷啊?他人在那裡?」 小孩指著一間趙姓人家的豬欄說:「豬欄裡面脖子上帶個銅鈴,金色鬃毛的大豬,他就叫薄荷。」 辨聰法師急忙前去趙姓養豬人家,便問主人:「這頭豬為什麼叫薄荷呢?」 主人說:「這頭豬很特別,特別愛乾淨,只吃薄荷,所以村
為何一些生物被放生還會返回致謝?

 2021-12-02

為何一些生物被放生還會返回致謝?

為何一些生物被放生還會返回致謝? 日前,我和丈夫商量去放生,為可愛的小孫孫祈福。 我們剛把哈什螞和甲魚放到河裡,它們便迫不及待地游向河水深處,瞬間不見了?影。 正打算回去,一隻哈什螞從十幾米處露出頭來,緩緩回來了,跳上岸,注視著我們。見它不肯離去,我用手托起牠,牠的耳腮一鼓一鼓的,好像在說:「讓我再和救我的恩人多待一會兒吧!」 不知什麼時候,一隻遠去的甲魚也返了回來,不時地伸出頭來,似乎在向我們致謝。見此情景,我和丈夫立即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哈什螞靜靜地伏在我手上,甲魚待在原地,牠們靜靜地"傾聽"著我們的念誦。 過了約半個小時,我們把哈什螞和甲魚重新放回河裡。 它們向河中央遊了一會兒,又分別折回頭來重新游到岸邊,回到我們跟前。就這樣來回「折騰」了三、四次,它們也不肯離去。我非常感動,對它們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去吧,回到你們該去的地方::」許久,它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我們,暢遊在寬闊的大河裡。 我深深感到:一切眾生都有情感、有靈性,都有感恩之心,哪怕一個小小的善舉,也會結下今生乃至後世的不滅善因種子。我們一定要真誠善待所有眾生,廣結善緣,把善意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2021-11-28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天鵝湖的一個小島上。它們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島上住著老漁夫和他的妻子,見到這群天外來客,非常高興,拿出餵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精心餵養天鵝。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南發。湖面封凍,它們無法獲取食物,老夫婦就敞開茅屋讓它們在屋子裡取暖,並給它們餵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年冬天,這對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 終於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可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期間餓死了。 故事中漁夫夫婦像愛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天鵝百般呵護,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奉獻著愛心,人們不禁要感嘆了,多好的一對夫婦,多麼幸運的天鵝,然而,天鵝悲慘的結局又告訴我們,正是漁夫夫婦這種過分的愛,使天鵝沉溺在悠閒安逸的生活中,使天鵝養成了惰性,喪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礎,無法再適應環境,最終被變化了的環境所吞?!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啊!孩子小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擔一點點家務活、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爺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著給他們謀個日不曬,雨不淋的好職業。還想著要給他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哪怕自己
找到生命的價值

 2021-11-16

找到生命的價值

找到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 經常有人向我訴苦,說他們自己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不但經常是在胡思亂想之中,體會不到活在當下的自在;更嚴重的是,心裡常有一種悶悶的、被蒙蔽的感覺,每天活得麻木不仁、行尸走肉一般,找不到生命真正的價值。 要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就要看我們怎麼使用生命;生命只要被使用,就會有價值。不過,價值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在創造生命的價值,發揮生命的意義之前,先要瞭解構成生命價值的要素,基本有三種現象:第一是思想現象,第二是語言現象,第三是身體的活動現象。佛教將這三種現象稱之為「三業」:身體活動的行為叫做「身」,語言的行為叫做「口」,思想的行為就是「意」。生命的價值是正、是負,就要看我們如何運作這三種現象,怎樣使用這「三意」。 所謂「負面」的生命價值,就是在品德、人格方面成長得不夠,對飲食、男女等生存的物質需求與欲望較強,這是屬於動物本性的、獸性的表現;一旦這部分的欲望比較強,精神層次就不容易提昇。 至於「正面」的生命價值是什麼呢?就是具備且發揮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行為,包括:倫理道德、人際相處間的互助與尊重、理性與思想。尤其是第三項,人之所以可貴,就因為人是理性的,會思考,有思想。 老虎吃人,牠只要覺得想吃,就隨時隨地想辦法去吃,並不需要有什麼想法,只要牠想吃,牠是不會去考處人能不能吃?雞能不能吃?如果人類沒有思想,做出來的事、說出來的話就很容易和動物一樣。
由世間亂象談靈魂修行

 2021-11-14

由世間亂象談靈魂修行

由世間亂象談靈魂修行*隱名氏 當今世界似乎進入亂世,連天氣也因溫室效應,造成南北極冰山融解衍生聖嬰現象,過去不曾有的罕見旱災,地震陸續不斷發生,人心惶惶也似乎只好活在當下,隨緣度日。 有高僧言:「人心善天降百祥,人心惡天災人禍不斷。」說明人心念之力量,和地球大自然生態是息息相關互相影響的。各人內在是「佛魔一心」,但似乎「除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魔難」,多數人覺得順著欲望或心魔去活較「爽」,但往往受到事後因果報應懲罰,而悔不當初。 坊間流傳本高僧傳,有關俱有類似濟公神通力之「金山和尚傳」,他是一位民初得道高僧,曾有不少官夫人問他請教算命之事,他說:「人要好命不須算命,只須凡事發心善念。」可見行善才是讓命運變好之方法,亦即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邪遠之,神靈衛之,福祿隨之。」行善必有善報,行惡也遲早有惡報。 放眼世界及台灣,似乎人心變壞許多,即使有宗教,也對一些行惡者並無約束之力,可能肇因於很多人不信天堂地獄,及因果所致。 在台灣,目前出現相當多通靈者,以筆者相當信任之一位帶天命曾老師所言,天堂地獄是確定存在於某度空間,而所謂十八層地獄也非上下高度之十八層,它是以受罪時間長短及刑罰不同、類別的十八個區域,每一地獄比前一地獄苦增二十倍,當然時間長度也與人間不同。不論東西方人死後先到陰間主殿報到,然後依各人陽壽、死期、功德、報報等分派去處,自殺者每天會重被再死一次,因在陽間活時
創造自己的價值

 2021-11-12

創造自己的價值

創造自己的價值 一隻蜜蜂和一隻黃蜂正聊天,黃蜂氣腦地說:「奇怪,我們倆個有很多共同點,同樣是一對翅膀,一個圓圓的肚子,為什麼別人提到你常是開心的,提到我卻說我是害蟲呢?」 黃蜂接著又忿忿地「我真不明白,真要比起來,我有一件天生的漂亮黃色大衣,而你卻成天髒兮兮的忙裡忙外,我到底哪一點不如你呢?」 蜜蜂說:「黃蜂先生,你說的都對,但我想人們會喜歡我,是因為我給他們蜜吃,請問你為人們做了什麼呢?」 黃蜂氣急的回答:「我為什麼要幫人們做事,應該是人們要來捧我吧!」 蜜蜂接著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得先怎樣待人。」 很多人常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覺得為什麼自己有那麼多的優點、才華、能力,但卻沒有人懂得欣賞呢? 在人們眼中似乎總被忽略、冷落。其實,就像故事中的蜜蜂與黃蜂一樣,一個人在這世界上的價值,不在於其「擁有」什麼,乃在於其為旁人「付出」了什麼,不在於其擁有那些優勢、才華、能力,乃在於其用那些優勢、才華、能力為旁人貢獻了什麼。 讓旁人的日子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那怕只是多做一個小動作,多幫忙一件小事,都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與感動。工作不再是犧牲自我,而是創造自己的價值!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