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點燈祈福【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全部消息

索取善書

有聲書: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

 2024-12-03

有聲書: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

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陳信士是一位虔誠的善行者,今生為了尋得美滿姻緣,不僅進行放生、助印善書、財施愛心廚房,甚至參與煙供超渡法會,幫助幽冥眾生安息,累積了大量功德。然而,他心裡始終感到無法突破的障礙,使姻緣之路遲遲未見明朗。某天,陳信士前往山中寺廟進香,祈求佛菩薩保佑尋得知心伴侶。禱告完畢,他忽然遇見一位慈祥的高僧,深邃的眼神似乎看穿了他的煩惱,微微一笑,示意他隨行。高僧帶他至靜謐的院落,揭開一段關於姻緣受阻的前世因果。原來,前世的陳信士為道士,專修符術和祈水之法,救助眾生,並因此在今生修習經咒時格外得心應手。然而,前世中的傲慢與執念積累了業障,使今生姻緣受阻。高僧語重心長地說:「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前世行善無數,但未解的業力仍在阻礙姻緣。即便諸佛仙佛欲助你,卻因業障而難施援手。」聽完高僧的話,陳信士深感悔意,決心消除業障。高僧開示,若誠心懺悔,持續行善,便能以德行消融過往的業障,待業障消除後,自會有緣人出現。之後的日子裡,陳信士遵循高僧的指點,持續懺悔與行善。他煙供幽冥、助印善書,以清淨之心幫助他人。隨著修行日益深入,他的心念漸漸純淨,業障也逐漸減輕。最終,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陳信士於寺中遇見了一位溫柔端莊的女子。她如朝露般純淨,讓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兩人從相識到相知,漸漸展開了一段美好的情緣。歲月的洗禮讓陳信士更加懂得珍惜,深知這段姻緣是透過無數善行
人間走一回-第十二回:論述福德正神證道之善行(最終回)

 2024-12-01

人間走一回-第十二回:論述福德正神證道之善行(最終回)

人間走一回-第十二回:論述福德正神證道之善行(最終回)本堂武財神登台聖示: 「神仙本由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修行之過程,貴在性命雙修,內王外聖相輔相成。外功累積容易,多行佈施;內功也就是修為,品性是歷經百般磨鍊而成,達成不易,須藉事磨人,藉人磨性,貴在恆心更是毅力,神仙本來就是在人間歷經求不到苦,歷劫而重生,方能道果精進,蒞任人間享受馨香供祀。財神爺: 蕭生,著書時間到了,恩師靈符賜飲,蕭生魂魄出竅。今天天書最終回,特地前往九份福山宮,參訪一下這位福神,在世之際、人生遭遇及修持經過,供世人醒悟,早日登上法船。蕭生: 恩師聖安。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聽到最終回,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眾生將在不久的將來,善書出刊後,得以恭聞法音傳播,引迷入悟。更高興的是,眾師兄們,虔誠護道之心,風雨無阻,奉聖修行,方有天書的完成。憂的是一年來承蒙財神爺護佑,方能閤家安康,逢凶化吉,實在感激不盡⋯⋯財神爺: 大道無親,唯道是輔。本堂虔佈文字因緣,濟世拔苦,早已獲上天肯定,必當天書頻降。這事,可別太擔心,下部天書老天早已有佈局,賢生等靜候佳音。蕭生: 今天要去九份,這風情萬種、四季換裝彩繪的城市。春櫻花,夏涼風,秋芒草,冬雲霧,四季更迭,不管晴雨晨昏,白天黑夜,踩在紅色古磚上,盡是數不盡人文情懷,有著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總令人想在這一道道斑白的
很喜歡稻盛和夫說的這段話

 2024-10-30

很喜歡稻盛和夫說的這段話

很喜歡稻盛和夫說的這段話 你細心觀察一下你的身邊人,凡是動不動就生氣的人,沒有一個是智者,生活多半過的一團糟糕。一個人愛發脾氣是非常愚蠢的,高手都是在解決問題,發脾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是啊,生活中多半的矛盾和不堪,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穩定的情緒。 杜月笙說:這個世界上無外乎就是三種人,頭等人,沒脾氣但是有本事,中等人,有脾氣但是有本事,末等人,有脾氣但是沒本事。所以說,做人一定要想得開,你想得開,大事就能變小,小事就能化無,你想不開,小事也能變大,大事越變越糟。 想成為厲害的人,就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沒有穩定的情緒,那就只能讓你的身體買單。想想,如今的我們,吃的一樣,喝的一樣,用的也一樣。可為什麼往醫院跑的人卻不一樣,因為脾氣不好,身體就一定會糟。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順心的事,誰家鍋底沒有灰。誰的身上沒有傷。如果總是抱著往事不放,對傷害你的人耿耿於懷,結果,不是在懲罰對方,而是在懲罰自己的身體。 你要知道,真正的成熟的人,不是嚥下所有的苦而後悶悶不樂,而是,苦與不苦都應該正確面對。 高手都是在控制情緒,解決問題,而後最大化的靠近利益。只有傻瓜才會發泄情緒,製造矛盾,而後讓時態越來越嚴重。記住一句話,你是對的,沒必要發脾氣,你是錯的,沒資格發脾氣。天氣不好,那就調整心情,環境不好,那就遠離人羣。 人這輩子,真正的贏家,不是你
人間走一回-第十一回:論述好樂善好施之果報

 2024-10-27

人間走一回-第十一回:論述好樂善好施之果報

人間走一回-第十一回:論述好樂善好施之果報本堂武財神登台聖示: 有句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個「天」字,是指「天道」、是指「道德」、更是指「因果定律」。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簡而言之,就是「自作自受」。人生沒有太多的偶然,凡事的發生都有因果關係,樂善好施得妻賢子孝之福報,也是理所當然。財神爺: 蕭生,著書時間到了,恩師靈符化飲,蕭生魂魄出竅。財神爺: 沒有福報叫做貧,沒有智慧叫做窮;沒有財產叫做貧,沒有飲食和衣著叫做窮。有些福報(氣)是天生帶來,有些是靠後天努力積累而得,努力是助緣,一生福氣有限,揮霍折福,終有耗盡的一天。蕭生: 恩師聖安。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有人正處烏雲罩日之困境,有人屋漏偏逢連夜雨之窘境;有人富甲一方,卻極盡奢華之能事,放縱情慾,終將福報享盡,落得難堪的地步。財神爺: 「福」生於勤儉,儉於「飲食」則不傷脾胃;儉於「嗜慾」可以聚精神,儉於「郊遊」可以潔身寡過。「德」生於謙遜,懂得謙卑才算有德,知道天地海闊,不高傲待人、不傲慢處事、謙卑做人、低調做事、懂得退讓、成全他人、知命掌運,「蟄伏」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蕭生: 敢問恩師,那拉開「貧」「富」之間的關鍵在哪?財神爺: 「富」是過去世慈悲施捨和恭敬心供養仙佛,加上後天努力(助緣)所感召而來。「貧」是過去世吝嗇和貪婪之心,不懂佈施慳吝之心產生的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2024-10-23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有一位老太太,每天都把自己身邊的東西,收拾成一個小包裹抱在懷裡,坐在養老院的門口,說是等著他的兒子來接他回家。 護工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勸她去吃飯睡覺。 院長了解到,一年以前她的老伴去世了,她住進了養老院,而她口中的兒子,也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之後就再無兒女。 在住進養老院之前,醫院診斷她得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 為了幫助老人,院長找到了自己的表弟李先生,請他扮演老人的兒子,每個月抽兩個小時的時間陪老人吃頓飯,勸老人好好的在養老院生活。 李先生本來就是一位愛心的志願者,於是他很爽快的答應了。 老太太的病情己經很嚴重,就像一個孩子,只要哄一哄就可以了。 於是,李先生每個月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見面、吃飯,並勸老人好好的鍛練身體好好的生活。 老太太也很聽話,不再每天蹲在養老院的門口,而是像別的老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兩年以後,老太太去世了,李先生出席了她的追悼會,在追悼會結束以後,一位律師找到了老先生,律師拿出一份遺囑告訴李先生,老太太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遺留給了他。 李先生很驚訝,他急忙的搖著手說:『這恐怕是個誤會,我不是她的兒子。』 律師笑道:『沒有搞錯,這裡有一封信,你先看看。』 信上這樣寫道: 親愛的孩子你好,雖然我不知道你的真名叫什麼,但是我知道你不是我的兒子。
溫床,長不出參天大樹

 2024-10-19

溫床,長不出參天大樹

溫床,長不出參天大樹*李雪峰 有兩個人,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上了一片胡楊樹苗。樹苗活成後,其中一個人每隔三天,都要挑起水桶,到荒漠中來,一棵一棵地給他的那些樹苗澆水。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飛沙走石,那人都會雷打不動地挑來一桶一桶的水,一一澆他的那些樹苗,有時剛剛下過雨,他也會來,錦上添花地給了的那些樹苗再澆一瓢。老人說,沙漠裡的水漏得快,別看這麼三天澆一次,樹根其實沒吮吸到多少水,都從厚厚的沙層中漏掉了。​ 而另一個人呢,就悠閒得多了。樹苗剛栽下去的時候,他來澆過幾次水,等到那些樹苗活成後,他就來得很少了,即使來了,也不過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發現有被風吹倒的樹苗就順手扶一把,沒事兒的時候,他就在那片樹苗中背著手悠閒地走走,不澆一點兒水,也不培一把土,人們都說,這人栽下的那片樹,肯定成不了林。​ 過了兩年,兩片胡楊林樹苗都長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風從大漠深處卷著一柱柱的沙塵飛來,飛沙走石,電閃雷鳴,狂風卷著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風停的時候,人們到那兩片幼林裡一看,不禁十分驚訝:原來辛勤澆水的那個人的樹幾乎全被暴風給刮倒了,有許多的樹幾乎被暴風連根拔了出來,摔折的樹枝,倒地的樹幹,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鬚,幾乎慘不忍睹。而那個悠閒的不怎麼給樹澆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風撕掉的樹葉和一些被折斷的樹枝外,幾乎沒有一棵被風吹倒或者吹歪的。​
亂世中談「活在當下」之重要*沈子鈞

 2024-10-13

亂世中談「活在當下」之重要*沈子鈞

亂世中談「活在當下」之重要*沈子鈞 當今似乎是亂世小人當道,全世界天災人禍不斷,也可能是佛法所謂末法時期。人心變壞當然與世界亂象有關,好運是好的磁場,壞運是壞的磁場,人心與物質皆是能量,而眾生共業可能也是一個頻率共振。壞的能量或黑業(負能量)很容易破壞正能量(白業),而人由好變壞容易,但由壞變好較難,往往一失足成千苦恨,要在生命之旅活得平順些,最好還是多行善並且學習活在當下,修行也很重要。 一般人(含筆者)大都往往後悔過去擔心未來,但因人生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所以要學習活在當下很重要。有人說世上並無「來日方長」只有「世事無常」,而人常認為「海藍時見鯨,夢醒時可見你」但不知「海藍時浪湧,望而卻步見不到鯨」、「林深時霧起,不知歸路也見不到友人」。許多時候,看到別人旅遊時,或許會想等退休自己再規劃旅遊,但等真正退休了可能身體及其他各方面條件變了,已無力無法去了。人少時「春風得意馬蹄疾」,許多友誼以為「後會有期」但也可能是「最後一面」。所以,人生不要把「最好的放到最後」,在人生匆匆流逝時光中,好好把握當下,珍惜當下,享受當下,珍惜身邊之人事才是大智慧。 在人生之旅,各人難免有高低起伏不同苦樂經歷,若有善緣貴人或善書之提示,會覺悟還是每天盡可能積陰德並福慧雙修才可能內心清靜並福慧自在,也可能會體悟每天活在當下之可貴。世上不少人在受苦,若有機緣還是多行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