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點燈祈福【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全部消息

索取善書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2023-10-18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鞋子裡的人生哲學*淨界法師  講到突破自我設限,我可以再舉一個實際的故事,給大家作參考:  故事二:鞋子裡的人生哲學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有一天的聖誕夜,大雪紛飛,雪下得很大。到了晚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站在一個賣鞋子的櫥窗前面,眼睛盯著一雙美麗的鞋子在看著,站了三十分鐘以後,這個老板就覺得有點奇怪:這個小男孩一直盯著這雙鞋子干什麼呢?就問小男孩:你想要干什麼?這個小男孩就跟老板說:老板,你可不可以替我向上帝祈求,我很喜歡這雙鞋子,請他把這雙鞋子送給我。老板說:好好,那你先進來。就請他坐下,說:我替你去向上帝禱告,你等一會。  這個老板就進房間裡面去了。差不多十分鐘之後,老板出來了,告訴小男孩說:你的願望我幫你向上帝禱告了,上帝要我轉告你。他說:上帝不能送你一雙鞋子,但是他可以送你一雙襪子,你穿這雙襪子去找自己的鞋子,你要自己去找鞋子!  講完以後,就幫這個小男孩把腳洗干淨、把襪子穿上去,就把他送出去了。  過三十年後,這個老板接到一個陌生人的來信,說:某某人啊,你還記得在三十年前,站在你櫥窗前面看鞋子的小男孩嗎?當初你送我一雙襪子,還給我很多很多人生的鼓勵,告訴我要自己去追逐我的鞋子,別人不能把鞋子送給我,上帝不可以,我現在找到我的鞋子了。後面署名:美國總統林肯。  這個故事意思就是說:佛陀不能把目標送給你,不可以。  你今天要追求什麼?你要成佛。  你說:哎呀,受戒真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2023-10-11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我們都是一個空木桶  一位木匠砍了一棵樹,把它做了木桶,一個裝糞,就叫糞桶,眾人躲著,一個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一個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一個裝錢,就叫錢桶,眾人喜愛。桶是一樣的,因裝的東西不同,命運也就不同,人生亦如此,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生活,狼行千里吃肉,馬行千里吃草,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有這麼一句話我非常欣賞,真的很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變,才是命運,忍,才是歷練,容,才是智慧,靜,才是修養,捨,才是得到,做,才是擁有。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拉麵說:「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說:「臉皮不能太薄。」窩窩頭說:「還是留個心眼好。」豆腐說:「關鍵階段需要『點化』。蝦說:「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啤酒說:「別急,總有讓你冒泡的時候。」麵包說:「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後,覺得空虛。」油條說:「不受煎熬,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為老油條。」尺子:「因為自己正直丈量別人長短。」釘子:「理解錘的用心,不覺敲打庝痛。」這就是人生!成功的路上離不開貴人的幫助、名師的指點、朋友的理解、小人的刺激、親人的支持,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2023-10-06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談隨緣自在,道法自然 *沈行雲教授提供 在修行之道途上,似乎各宗教有不同認為框架及教條規定,有些人加入團體後,可能愈修愈苦,甚至被控制住而心靈也更不自在了;其實,各人要有悟性,修行自然一些較好,修行要使人靈性清淨自在。古代大學者白居易說 :「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意思是人的心思要進入「無所為而為」才能真正享受「身心自在」的暢快「隨心所欲而不踰矩」;風的吹撫要起於自然之風,才能清涼爽快,因凡事「自然待真機,造作減趣味」;人之一生可以學習「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一天修一點,以念佛行善等方式去洗淨靈魂汙垢,過程比終點重要,可在修行之旅去體會「福慧增長,清心自在」之感受,人難免有欲望情緒及內在黑暗面,但可引進光使一些黑暗消失;平日盡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人生白業大過黑業,對今生來世都好。活在這五濁惡世,似乎天災人禍不斷,以佛法而言無末法時期(不少宗教組織都被人為操控了),各人最好要有智慧謹慎選擇修行之法;其實,把人作好也是不簡單之修行。通常群眾是盲目的,很容易被一些私心政客或所謂宗教團體教主操控,人要學會獨立思考,若常存善念多積陰德,多做無我利他之事,可漸開啟真如本性智慧,智慧是一種「直覺」、「洞見」、「綜觀全局」之能力,和聰明不同;智者器度較大較能捨並造福眾生,而聰明者較會算計。過去清朝之「紅頂商人」胡雪嚴,歷經白手起家,風光一時,但最後敗落,他是誠信厚道之人,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

 2023-10-03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

探討命運及宗教對人生之影響*沈敬鈞​  之前某臺灣知名超商大老闆的女兒可能內心痛苦而從富人居住之帝o大廈一躍而下結束了生命。看來有錢或沒錢之人,內心都有不同之苦,每個人哭著來此世上,在生命之旅經歷不同之苦樂,而大多數的人認同苦比樂多。   人生可說是「一連串選擇」之結果,各人不同之好壞,「選擇」造就不同之生命際遇,每個人之靈魂善業惡業紀錄也影響了他(她)一生之命運。若相信靈魂才是主人,信因果並遵循行善去惡,當其福慧增長後,能在生命之旅有較正確的選擇。沒有修福報或無智慧之人,即使好機會在眼前也會葬送掉;可以說業障重者活得渾渾噩噩(好像喝醉一般),常常把好福氣推掉(因根本沒智慧分辨好壞機會);這是出身不錯之筆者親身體驗(因不懂因果),所以雖是基督徒,但荒唐之人生把自己搞慘了,直到有善緣看了佛家因果善書去改過向善,命運才明顯好轉。非常後悔以往不知惜福,失掉很多機會,所以,「知福惜福造福」命運才會變好。  簡單而言,有福報智慧之人較易做對人生之決定,不然「千金難買早知道」後悔也沒用了,筆者後悔之事真不少,只有懺悔改過。好的宗教是勸人行善的,在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之國家,其實有私心且心狠手辣之政客不少(例如英、美國等),所以,不管信何教,重點還是在修正人心,不然宗教是沒特別意義的。之前,韓國人創立攝理教,來騙財騙色,還到臺灣騙了許多知名大學之女大學生,她們聽信這韓國歹徒之言,奉獻身體財物並認為
面對批評

 2023-08-02

面對批評

面對批評     *何權峰※那些說你壞話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妒嫉你,換言之,對你口出惡言的人,其實是對你最大的肯定。  每當被批評指責,不論是非真假,人們總是急著跳腳,很少人靜下來想過:「他為什麼這麼說我?」  你想過嗎?那些說你壞話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妒嫉你,是因為你對他產生了威脅,你對他產生壓力,他才會對你採取行動和攻擊。換言之,對你口出惡言的人,其實是對你最大的肯定。  所以,只要表現得越大器,越不受影響,越能顯示你的地位。  在北宋時期,有個文人名叫呂蒙正,他不但考中狀元,並且在多年後擔任了參知政事的職務,這相當於宰相的職位。  有一次,呂蒙正進入皇宮中,正要上朝時,聽見有個官員在窗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小子也能當參知政事嗎?」  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但是和呂蒙正一起上朝的朋友,個個氣憤不平,想要去追查究竟,呂蒙正急忙搖手制止了他們。  呂蒙正對他們說:「算了,那人批評我,對我有何損失呢?可是如果我執意要去查看,知道是誰在批評我,那我就會永遠記住這個人,他將繼續擾亂我,就算懲處了他,對我又有何好處呢?」  就像海水上升,就能把底下凹凸起伏的地表蓋過。面對批評也一樣,如果你能把自己向上提升,自然就無視海底下那些崎嶇,因為你的「水平」已高出很多。  反之,如果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等於把自己貶低到和對方同樣的水準,不是嗎?
自性自渡,求人不如求己

 2023-07-25

自性自渡,求人不如求己

自性自渡,求人不如求己         *轉載自滿願公益  人類自古以來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得到一個結論:「與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讓自己常備一把傘。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誰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乞求別人,等待別人的恩賜,只能讓我們養成一種惰性,把命運的方向盤交給別人,別人給什麼,我們就只能要什麼,別人不給,就得不到什麼。自然,人人都會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運的主動權放在別人的手上。事實上,我們有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而是尋求別人的幫助。  一個馬車夫正趕著馬車,艱難地行進在泥濘的道路上,馬車上裝滿貨物。忽然馬車的車輪深深地陷進了爛泥中,馬怎麼用力也拉不出來。車夫站在那兒,無助地看看四周,時不時喊著「幫忙呀!」後來一個老者走過來對他說:「把你自己的肩膀頂到車輪上,然後再趕馬,這樣你就會得到神助。」馬車夫依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走出了泥濘。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賴別人的恩賜是不可能的,我們解決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自助。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許多麻煩和困難,但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解決它。那麼我們就要敢於試一試,拼一拼,將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戰勝困難,最終解決問題。  有一次,佛印禪師與蘇東坡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禪師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2023-07-19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劉發泉  過去有一大寺,藏有珍藏經典,每年六月初六,必然搬出來曝晒。有一年,正在曝晒時,忽有一牛闖進佛門,用牛鼻子向曝晒中的藏經嗅聞。被僧人發覺,恐其弄壞藏經,急命其主人牽走;牛欲繼續嗅聞,不想離去,遂拼命掙扎,無奈鼻子被人牽著,不得不離開。不久牛死,轉世為人,聰明異常,十七歲中舉人,二十歲中狀元,皇上封為道臺大人。走馬上任時,途經前生聞經的佛寺,似曾相識,心中奇怪,下馬入內觀看;忽聞眾僧誦經,竟能隨之朗誦,一字不差,念至一半,忽然無法跟上,心生懷疑,請教僧人。  老和尚說:「此是因果問題,如實道來,恐道臺大人生氣。」  後因道臺又人幾經追問,並聲明不生氣,老和尚始將牛因聞經功德,轉生為人之事道出。並勸道臺大人,珍惜人身,護持佛法。道臺大人,由於聞經善柢,毅然棄官出家為僧。  由此證明,無論人畜,無論眼見、耳聞,甚至鼻嗅,但得與佛法接觸,皆有功德;若能從聞思修,終必證得無上智慧。附註:有一次,有個兒子去探望他的母親,問她說:「母親,最近您有沒有去佛堂上課呢?」母親肯定地回答說:「當然有。」兒子說:「講師都講了什麼內容呢?」母親思考了一番,卻想不起講師到底講過什麼,但是她說:「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但是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兒子笑她說:「聽完之後連內容都忘記了,哪裡會有什麼幫助?」母親聽了兒子這麼說,就拿起一個舊的籐籃對他說:「可以幫我做一件事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