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點燈祈福【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全部消息

索取善書

114年新春祈福光明法會

 2024-11-15

114年新春祈福光明法會

114年新春祈福法會敬愛的讀者大德前賢: 感謝您長期發心護持道布施善財真情相挺,光明道脈得以法輪常轉永續普化。來年猶望你牽成與協助,無任感恩。值此歲首,衷心祝福大家心想事成、財運大發。擇定於國曆2月8日、9日(農曆正月十一日、十二日)。舉行歲首迎春接福開序。舉行歲首迎春接福開序。安斗燈,光明燈,財運燈,姻緣燈,太歲燈,祭改,補財庫
寒冬送暖救濟(布施)活動

 2024-11-14

寒冬送暖救濟(布施)活動

寒冬送暖救濟(布施)活動說明: 本堂社依辦道宗旨--促進慈善事業,已邁入四十年。今年雖受大環境景氣不佳影響,但為求永保行善布施,雪中送炭的精神,仍一本初衷,持續傳送愛心,以位拋磚引玉,同甘共苦的悲心串連成一顆顆響應的行動,大家一起來關懷,給弱勢團體一線希望,為寒冬添些暖意,期盼來春會更好。日期: 國曆114年1月5日(星期日)出發: 上午九時於本堂集合(欲參加者請自備車同往) 地址:桃園市八德區和強路123號樂助: 救助善款,隨喜布施。 敬盼各方前賢善士,讀者大德以布施為榮,歡喜參與行善,功德無量。 救助善款請利用以下方式捐款。1.郵政劃撥帳號: 一四一一九六六九 行善雜誌社收,註明『中秋救濟』 2.或者前往光明堂網站捐款。備註: 救助物資以白米、營養新鮮食品、奶粉、日常用品、棉被、食用油.....等,亦可濟助。人間的溫馨 源於一念心常行布施利益功德罪業消除,永離惡道吉神擁護,消災免難廣結善緣,貴人顯助身體健康,衣食豐足事業興旺,運途亨通解冤釋結,逢凶化吉家庭和睦,子女乖巧知足常樂,增長善根心生法喜,所作吉祥所言所行,人天歡喜天資聰穎,福祿殊勝身心清淨,四時平安
騾子脾氣

 2025-08-08

騾子脾氣

騾子脾氣 古時候的人們,都利用腳力極佳的騾子,來馱運笨重的貨物。騾子的體力雖然好得不得了,但也有著一項要命的缺點——就是傳說中的騾子脾氣。 一頭騾子若是扭了性子,牠的四隻腳便會像上了釘子一樣,固定在地面,一動也不動;無論的主人怎樣的使勁鞭打,騾子還是堅持牠固執的脾氣,一步也不肯向前走。 每當騾子鬧脾氣時,有經驗的主人,不會拿鞭子打牠,那樣只會讓情況更加嚴重。 主人會運用智慧,很快地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進騾子的嘴巴裡。 當時兒子好奇地問:「騾子吃了泥土,就會乖乖地繼續往前走了?」 老媽媽搖頭道:「不是這樣的,騾子會很快地把滿嘴的泥沙吐個乾淨;然後,在主人的驅趕下,才會往前走。」 兒子詫異地道:「怎麼會這樣?」 老媽媽微笑道:「道裡很簡單,騾子忙著處理口中的泥土,便會忘了自己剛剛生氣的原因。」這種塞泥土的做法,只不過是轉移牠的注意力罷了!這個方法用在騾子身上有效;同樣也適用於你那個脾氣像騾子一般的兒女。 或許過去一直認為自己不快樂,正是因為我們老是將注意力放到錯誤的方向上,而讓自己的意念像固執的騾子一般,不肯離開令人不快的思緒之中。 試著不再讓自己習慣於不快樂的思維模式,多注意一些身邊的小小事物,或許,在這些過去一直未能重視的小東西上面,我們將會擁有新的發現,而能從
縫補的人

 2025-08-03

縫補的人

縫補的人在城市邊緣的一條老巷子裡,有一間不起眼的小改衣店。鐵門已斑駁,門口掛著手寫布條:「改衣、補衣、繡名,一針十恩情。」這是林秀嬤嬤的店,八十歲,瘦小、眼神卻極亮。她年輕時做成衣,退休後不忍手癢,便在家門口擺了縫紉機,幫人改褲頭、縫鈕扣,十元、廿元不收也沒關係,她總說:「有縫,就是福。」鄰居們都說她人好,不管貧富,誰家衣服破了、孩子制服鬆了線,只要送來,她總會笑著說:「明天來拿,我補得牢牢的。」有時孩子們衣服破得不成樣,她還會悄悄拿自己的布邊縫上繡花,說是「補福氣」。她的針線不只是補衣,也縫著人情與體面。但沒人知道,她的晚年其實過得並不寬裕。老伴早逝,唯一的兒子多年未聯繫,日子清苦。只是她從不提,總說:「我還能縫針,表示老天還讓我做事。」某日冬天,她突然暈倒在家,鄰居急忙送她到醫院。醫生診斷是心律不整,需要安裝心臟節律器,但費用不低。她醒來後,只輕聲問醫生一句:「我這樣,還能繼續縫衣嗎?」消息傳開,全巷子人都急了。有人說:「她補了我們家三代人的衣裳,現在該我們補她。」有人發起募款,有人主動幫忙聯絡醫療資源,甚至有社工找來媒體關注。最讓人動容的,是有一天傍晚,一名西裝筆挺的年輕人帶著老婆孩子來看她,遞上一封厚厚的信封,說:「嬤嬤,妳還記得十年前,一件破掉的學生制服嗎?」原來他是當年那個家境清寒、常被同學取笑的孩子。嬤嬤幫他補好制服,還縫上一朵藏在衣角的小蓮花,說:「這是平安花,穿上
買蛋糕的乞丐

 2025-07-29

買蛋糕的乞丐

買蛋糕的乞丐 一家生意紅火的蛋糕店門前站著一位衣衫襤褸身上散發著難聞氣味的乞丐。旁邊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夥計喊著:一邊去,快走吧!乞丐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小聲地說:我來買蛋糕,最小的那種。 店老闆走過來,熱情的從櫃子裡取出一個小而精緻的蛋糕遞給乞丐,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乞丐受寵若驚般離開,要知道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殊榮。 店老闆的孫子不解,問道:爺爺,你為什麼對乞丐如此熱情? 店老闆解釋說:雖然他是乞丐,卻也是顧客呀!他為了吃到我們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孫子又問: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 店老闆說:他今天是客人不是來討飯的,我們當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小孩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這個店老闆就是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堤義明坦言,當年爺爺對乞丐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後來曾多次在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你的一點善意,可能是別人的整片天空

 2025-07-23

你的一點善意,可能是別人的整片天空

《你的一點善意,可能是別人的整片天空》在這個節奏飛快、人人自顧不暇的時代,「行善」似乎變成了高尚但遙遠的詞彙。有人說:「我還養不活自己,哪有本事幫別人?」但其實,善意不必驚天動地,它可以很小、很輕,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阿德是一位外送員,每天在城市中穿梭送餐。某天深夜,他接到一筆訂單,送往一間老舊公寓。當他將便當遞給一位年輕女子時,發現她眼眶泛紅,雙手顫抖。原來,她是獨居的新手媽媽,孩子病了三天,她自己也兩天沒吃東西,只剩下手機裡的幾十塊,點了最便宜的飯。阿德猶豫了一下,轉身下樓後,又折返回去,從自己餐袋中拿出一瓶水和一顆雞蛋,悄悄放在她門口,只說了一句:「加油,會越來越好的。」幾年後,阿德收到一封來自「某間新創公司執行長」的感謝信。那位女子熬過低潮,開創了自己的品牌,而那晚那顆雞蛋,成了她人生的轉捩點——不是因為那一點食物,而是因為「她被世界溫柔對待過」。我們都不是英雄,也無需成為誰的救世主。但在這個偶爾讓人心寒的社會,一句溫柔的問候、一個無聲的幫助,可能正是某人堅持下去的理由。行善,不一定要有錢、有地位、有資源,只要有一顆不冷漠的心。讓我們做一個「溫暖世界的微光」,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平凡的善念,會在他人心中,點亮整片星空。
棉花婚姻

 2025-07-17

棉花婚姻

棉花婚姻一個丈夫和新婚的妻子經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當初結婚前看走了眼;總覺得日子這樣過下去實在沒有意思,想和妻子離婚前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聽完他的埋怨及訴苦之後,問他:「你的妻子有優點嗎?」兒子抱怨說:「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你在她心目中有優點嗎?」父親又問。兒子遲疑的說:「好像也是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兒子抬頭望瞭望他的父親,想說什麼又嚥了下去。父親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塊瓦片,又拿出一團棉花來問他:「誰比較硬一點?」兒子不知到父親要做什麼,說:「這還用問,當然是瓦片硬了。」父親把瓦片和棉花舉到同樣的高度鬆開了手,只見瓦片落地後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則輕飄飄地落了下來。父親問他:「為什麼硬的碎了而軟的絲毫未損?」兒子想了想說:「軟的很輕,所以絲毫未損。」父親拍拍他的肩,深切的說:「孩子,你應該像棉花一樣謙卑下來,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樣有稜有角,遇冷則冰,遇硬而碎,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我一輩子只明白一個道理,承認一個人的優點會讓自己溫暖,只盯住別人的缺點,傷害的會是自己;你應該學習棉花,可以提供溫暖。一句好話可以溫暖他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話可以讓她記恨你一輩子,也會葬送掉你的婚姻」兒子低下頭對父親堅決的說了聲,然後默默轉過身走向家的方向。在婚姻關係中,學會用放大鏡去放大彼此的優點,如果總盯著缺點,那麼傷害的是你自己。不要觀過念怨,自尋煩惱!否則永遠找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