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鸞文專欄-網路點燈祈福-觀元辰宮【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仙佛鸞文專欄

索取善書

光明人生-第十三回 宗教信仰導人生,關帝慈悲啟智燈

 2020-07-03

光明人生-第十三回 宗教信仰導人生,關帝慈悲啟智燈

第十三回 宗教信仰導人生,關帝慈悲啟智燈詩曰:宗教示人以真理。智慧信仰方不迷。古聖先賢施明訓。淨化心靈道可期。濟佛曰:宗教之目的旨在追求人生的理想,進而由理信而悟明真機,造化萬物而通達其妙,故而,非以迷、以爭而論,乃純以淨化心靈而立一神性之人格,唯觀今世道人心,對宗教信仰的探討未深入,以致造成諸多盲從、迷惑、威嚇、利誘而勉強入信之事,無形中把宗教信仰的精神教義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這都是世人缺乏正見正信,智慧未明所致,要知,宗教本是追求人類心靈自由的東西,不是束縛自己,煩惱自己,枷鎖自己,否則就表示信仰走偏了,智慧被蒙蔽了。今夜「光明人生」榮請關聖帝君慈悲來為世人開示宗教教義,闡示信仰真詮。劉生坐上蓮台,準備出發吧!劉生曰:好的。弟子已坐穩蓮台,恭請恩師帶引起程。這回談到宗教信仰,真是契合人心。恩師認為生活與信仰何者為重?濟佛曰:生活以信仰為依皈,信仰以生活為實現,兩者相應相行,解行並重才能圓滿。劉生曰:然而生活是個大本營,難不成人一定要為信仰而活嗎?濟佛曰:話倒不是如此說,而是要讓世人領悟生命的奥秘是在求解脫去痛苦,求得大安樂,唯有以真理的信仰運用於生活之中才能顯而易見。你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待會就直接請關聖帝君開示好了。 前方目的地已到,準備下蓮台,整肅衣襟,隨為師進去吧!劉生曰:恩師,這是什麼地方,弟子看來蠻眼熟的,卻一時想不起....。(此刻但見入門的香客不絕於途
光明人生-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

 2020-07-03

光明人生-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

第十二回 拜拜民俗三探討,殺生祭祀禍難过詩曰:妄殺生靈以敬神。三牲五醴實違仁。上天本有好生德。輸誠心淨感福頻。濟佛曰:觀今世道,因「拜拜」民俗而衍生的弊病還真不少,這其中最大的癥結,乃是信仰未建立於智慧之中,才會造成諸多社會怪異現象。其中「拜拜」殺生,即是隨風入俗,沿用舊例所產生最大陋習之一。世人常藉神明誕辰,便大開殺戒,尤以各地民俗的大規模建醮祭典活動,迎神賽會場面之浩大真是無奇不有,盡極所霍,不但以牲醴宰殺之類別大小做比賽,還大開流水席宴客,在「大拜拜」招待下,造成葷腥四散,冤氣沖天,把原本具有祈福避禍的理念,演變成爭名為譽,誤用宗教「敬天畏神」的精神教義。這些都是世人迷昧,貪圖口慾,應用陋習所致,要知,上天本有好生之德,先聖先賢之修道證果乃以慈悲之修德積福,豈有「將他肉献神人」之不仁不義,違禮失智之舉乎?如今共業劫難不休,世人尚難警醒,令諸天神佛慨嘆不已,無不力挽「狂俗」。今夜「光明人生」再三來探討,以期世人早日了悟-殺生祭拜的不宜與禍害。劉生曰:恩師每提及「拜拜」民俗,不免語重心長,這無非是為了讓世人領悟生命的真諦,以謀求世道光明面。然人們尚貪迷此舉,還請恩師示明-殺生作性醴之不宜,以醒民心。濟佛曰:宗教信仰是人生理想的精神建設,世人遭逢災難疾病,如須祈求神佛化災消劫,只在誠敬一心,潔淨聖地,若以三牲五醴上供,乃對神佛不敬,觸犯神佛之忌,造褻瀆之罪,要知,宰殺生靈是違天道,
光明人生-第十一回 拜拜民俗再探討,勸爾紙金勿盲拋

 2020-06-26

光明人生-第十一回 拜拜民俗再探討,勸爾紙金勿盲拋

第十一回 拜拜民俗再探討,勸爾紙金勿盲拋詩曰:虔誠祈禱福自臨。勝過焚燒銀紙金。淘汰陋習人人作。行善立德家家遵。濟佛曰:敬神之道,在乎心地虔誠,一點真心,簡潔為上,神示人以理,人奉神以心,則道可成,靈可感也。如若居心不正,拜拜又有何用?觀今世人,沿襲舊例,每於祭祀奉神時,除供奉祭品外,還大量焚燒香燭銀紙金,以奉獻金錢給神明使用,甚至有些認為,所供奉的祭品愈豐盛,所焚燒的香燭紙金愈多,則愈會受到神明的庇佑,以祈求得更多的如願順遂,類似以「紙」換「金」般賄賂神明,殊不知此觀念差矣!此心態迷矣!要知神靈何須「買路費」? 神明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豈會以世人區區供品紙金做為賞善罰惡的依據?此無非是世人不明事理,盲從附和所然也!嘆此至今仍無法改觀, 人人迷此風俗。今夜「光明人生」再來探討因「拜拜」民俗而盲燒紙金的不良與認知。劉生曰:國人焚燒銀紙金由來已久,恩師有心扭轉世態民風,唯一時間恐難叫國人接受這個認同。還懇請恩師先開示—拜拜用什麼最合宜?濟佛曰:神明只享人間香煙而已,敬拜神明,以清香茶果,恭敬之儀,心存「敬神如神在」之虔誠,即可感格也。劉生曰:恩師開示得正是,然國人大量引用各式各樣紙金焚燒,卻認為出自一片誠心善意,這該如何來開導勸化呢?濟佛曰:以焚燒紙金來敬奉獻神,其心雖誠,其意雖善,然對真正敬神意義,無形中卻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容易誤導許多弊端邪風,尤以大量焚燒紙金,不但毫無意義,只徒增
光明人生-第十回 拜拜民俗原意好,吃出問題自苦惱

 2020-06-26

光明人生-第十回 拜拜民俗原意好,吃出問題自苦惱

第十回 拜拜民俗原意好,吃出問題自苦惱詩曰:民風陋習應減少。趕場猛吃命不保。心清恬淡精神飽。修德行善勝祈祷。濟佛曰:民俗是人們在共同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經長期共同生活而逐漸養成之習俗;因此,任何習俗之所以存在,有其歷史背景與社會功能,以滿足不同時期的社會需要。而今流於東土的「拜拜」,就是民俗的最大特徵,也是時下民間活動規模最大的祈禱儀式。往昔以農立國,民生调零,一般人基於補償心理—借祭拜鬼神之機會,邀請親朋好友聚暢一番,亦藉佳餚聯絡感情,誠可謂一舉兩得的民間活動。然近年來,經濟富裕,民生富足,人們的生活品質大量提升,「拜拜」卻演變成「裝門面」、「打牙祭」式的集體加菜。世人往往藉神明誕辰,或婚喪喜慶,大宴其客,甚至依節氣而拜,名目繁多,陋習不少,在吃喝玩樂下,金錢所耗不貲,精神體力的透支更形龐大,不得不予重視與檢討。劉生曰:恩師對民風陋習慨嘆不已,如今人們仍信者信,迷者迷,人人樂於投注「拜拜」的心力,無形中助長一股功利與現實取向之勢,令人擔憂,不明就理者真可謂開時代倒車。今夜能否請恩師開示「拜拜」的意義,以化世昧。濟佛曰:真正的「拜拜」其意義很好。有崇本思源,感恩懷德的教化作用,是宗教「敬天畏神」「效法先賢」的精神所在,讓眾人以信仰的虔誠,導以行善修德之道根;是恭敬的心,肅穆的情,結集善願、結集修德用「心」拜,所謂:「誠則靈、靈則應。」正是:一瓣心香感靈山,真誠不二應聖台。劉生曰:恩
光明人生-第九回 十賭九輸窮一生,悲局活例醒世人

 2020-06-25

光明人生-第九回 十賭九輸窮一生,悲局活例醒世人

第八回 世間心病由己生,早覺早悟脱凡塵詩曰:病態人心千般掃。反省知修没煩惱。去貪除嗔愚痴少。迎春接福送年寶。 濟佛曰: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都必須有意義,才能顯示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目標,而這價值與目標須靠每個人奮發不懈、肯定使命,才能夠創造出理想的生命價值;否則生活一旦脫離常軌,不免墮於虛無、失衡、迷失或病態之中。意義是生活的常道,是精神的資糧、是振奮心志的精元,是轉化消極為積極的心力。是故,人生的意義就是「道」,它是精神所不可缺,也是一種自然的德性。所謂:「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即指人生意義的開發與責任。觀現世人心百病叢生,都是因無法領略生活的本質,未能及時醒悟生命的真常,致以傍徨不安、煩惱不平、消極不進、甚且災劫不斷的悲劇。世人愚昧,處苦不知苦,反以苦為樂,因迷不覺,不知修心煉性,時刻反省檢討。今夜「光明人生」就來作年終「大掃除」,把積習已久的世態心病拿出來「烤熱」一番,免得發霉生蛆,臭氣沖天。 劉生曰:恩師言「大掃除」,今夜拿桃筆當掃帚揮嗎?否則如何來掃?濟佛曰:是也。桃枝驅萬邪,筆桿斬亂麻,抽絲兼剝繭,從心處下手。劉生曰:只道世人心病重,卻不知患了什麼疑難雜症!難不成要做「換心」手術?濟佛曰:心是諸法之源,是一切善惡生發之所,若無法擒服心中之賊,不求善改,再換十個心也一樣。人有利慾之心,則有輪迴之路。慾念一多,什麼嫉妒心、 嗔恨心、自私心、貪妄心、好鬥心、邪思心、消極心....諸惡
光明人生-第八回 世間心病由己生,早覺早悟脱凡塵

 2020-06-25

光明人生-第八回 世間心病由己生,早覺早悟脱凡塵

第八回 世間心病由己生,早覺早悟脱凡塵詩曰:病態人心千般掃。反省知修没煩惱。去貪除嗔愚痴少。迎春接福送年寶。 濟佛曰: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都必須有意義,才能顯示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目標,而這價值與目標須靠每個人奮發不懈、肯定使命,才能夠創造出理想的生命價值;否則生活一旦脫離常軌,不免墮於虛無、失衡、迷失或病態之中。意義是生活的常道,是精神的資糧、是振奮心志的精元,是轉化消極為積極的心力。是故,人生的意義就是「道」,它是精神所不可缺,也是一種自然的德性。所謂:「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即指人生意義的開發與責任。觀現世人心百病叢生,都是因無法領略生活的本質,未能及時醒悟生命的真常,致以傍徨不安、煩惱不平、消極不進、甚且災劫不斷的悲劇。世人愚昧,處苦不知苦,反以苦為樂,因迷不覺,不知修心煉性,時刻反省檢討。今夜「光明人生」就來作年終「大掃除」,把積習已久的世態心病拿出來「烤熱」一番,免得發霉生蛆,臭氣沖天。 劉生曰:恩師言「大掃除」,今夜拿桃筆當掃帚揮嗎?否則如何來掃?濟佛曰:是也。桃枝驅萬邪,筆桿斬亂麻,抽絲兼剝繭,從心處下手。劉生曰:只道世人心病重,卻不知患了什麼疑難雜症!難不成要做「換心」手術?濟佛曰:心是諸法之源,是一切善惡生發之所,若無法擒服心中之賊,不求善改,再換十個心也一樣。人有利慾之心,則有輪迴之路。慾念一多,什麼嫉妒心、 嗔恨心、自私心、貪妄心、好鬥心、邪思心、消極心....諸惡
光明人生-第七回 燃燒自己照别人,慈悲布施善法門

 2020-06-24

光明人生-第七回 燃燒自己照别人,慈悲布施善法門

第七回 燃燒自己照别人,慈悲布施善法門詩曰:布恩施惠眾人欽。真心喜捨才是因。感恩知足合常情。天恩賜福善德人。濟佛曰:慈悲是各種善行的根本。一般而言慈悲可分對人與對物兩種,對人如布施濟貧行為;對物則行戒殺放生之舉,兩種雖對象不同,但出發點都是相同—利人、利物,獻出真心。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樂善好施的美德,然近年來在物質文明、功利主義下,人心不古,道德沈淪,利人利己的精神漸被漠視,相對的是人心的自私自利復見,使整個社會呈現一種貪得的現象,富有者吝於「樂助」,有些不過行個「舉手之勞」,就沾沾自喜了不得;有些甚至振振有詞說:「孔子講:『人無自私,天誅地滅。』理之所然。殊不知此言差矣!世間固然施比受有福,但若執於布施之相,此種福德甚微。倘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佛願行清淨布施,則此福德最為殊勝圓滿;也唯有此才顯現人性的光輝。劉生曰:恩師言世人多執相布施,那什麼才是真布施?濟佛曰:凡以自己的財物分布給他人叫「布」,以人之憂為憂,以人之苦為苦,克己待人謂之「施」,簡言之,布施乃對人布恩施惠也。金剛經上說:「應行無所住行於布施」,就是不要為了希望別人報答,或滿足自己富貴的優越感,或為了達到目的而行布施,能行此無相三施者才是真布施。劉生曰:弟子常想,人雖有天性的慈仁,但也得靠後天的培養才能有所作為。又各人處境不同,如何來行歡喜布施呢?濟佛曰:「莫因善小而不為」,布施分大小, 無有貧富之別,亦非買賣交易。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