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點燈祈福【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全部消息

索取善書

光明人生-第五回 命運掌握自手中,造化全憑心念生

 2020-06-22

光明人生-第五回 命運掌握自手中,造化全憑心念生

第五回 命運掌握自手中 造化全憑心念生詩曰:創造命運靠個人。勤奮踏實莫怨嘆。廣積陰德善力為。光明人生福自臨。濟佛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幸運者,一生平順而過;不幸者,災厄多端。人一出生即有命運之數,除了善惡極端者,無以約束外,凡夫都會被陰陽氣運所定,雖然如此,仍不出「命不移, 運可改」的原則。觀世人往往在失意或面臨逆境時,習慣找江湖術士或算命師卜卦分析命理,看看流年運途如何?是否可轉逆為順呀?殊不知人有先/後天命運之別,非一成不變,更不可能不變。如是後天不努力,還是一無所成;反之,若先天命不好,靠後天積極努力改造,仍可截長補短,扭轉困境,否極泰來,光明曙現也。劉生曰:恩師言運可改造,難怪常聽人說:命好不如運好。既然運可改造,那麼人一生的吉凶禍福就非前生註定囉!濟佛曰:有謂:「命由己作,相由心生。」命是由個人的運累積來的,而運卻是從個人的命創造出來的。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雖無法預見,但不離自心所造,心念的善惡即是造就吉凶禍福的源頭動力。所以,世人要想擁有好的命,就要從運裡去開創改變。而造就好運的方法,不外乎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廣積福田陰德,勤修善業功德,日久即可改變,非是一味「聽天由命」而執於「宿命論」的窠臼裡。劉生曰:恩師說的極是,然而國人習於年頭求個好運兆,紛紛至各宮廟祈福求神改運、補運,不知此種改法是否有效?濟佛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頂天立地,在人之上没有一個人可操縱
光明人生-第四回 學道修道本大道,濟佛開示心法要

 2020-06-21

光明人生-第四回 學道修道本大道,濟佛開示心法要

第四回 學道修道本大道 濟佛開示心法要詩曰:道果修成非偶然。正誠實修最為先。逆境頻來志勿更。雜念拋除萬法全。 濟佛曰:人生世界,充滿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要歷煉修道人的心性,要磨化無休止的慾望,當感謝逆流的衝激,使你認清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否走偏了呢?還是執迷了?若只為飽物慾、滿聲色、妄貪求、追形相,則不免凡俗,貶低了自我生命的延伸。若能時時警醒己身,提昇人格,自是光明燦爛的人生。劉生曰弟子常思,人生如一場拉鋸戰,有歡樂後的空虛,有掙扎中的體驗,有寧靜裡的省思;人的欲念千紛萬湧,然修道清心寡欲,這是否否定了社會生活的價值?濟佛曰:清心寡欲,並不是否定社會生活的價值,淡泊乃是對一切的物質不起執著,役物而不為物役,只要有片葉不沾身的功夫,何妨漫遊於百花叢中。劉生曰:恩師是說:修道人只要認清自我,便不迷失本性?濟佛曰:賢生你看過人栽植蓮花否?劉生曰:這倒没有。濟佛曰:無妨,那為師告訴你。修道者,恰似栽蓮,蓮栽淤泥內;而根之孔不染於泥;正如身處紅塵中,而心之地不染紅塵。故莫謂世上囂囂,紅塵滾滾,非在深山難以修道,貴能身在塵,而心出塵,動中取靜,則工夫妙在此。 劉生曰:恩師開示心法,三言兩語妙在心。唯世人常說社會太複雜了,如何下手才不易被外緣所染?濟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登高山豈知腳力,不修不煉怎知道心定力。其實社會本身不複雜、猜忌心、不平等心、是非心、瞋恨心、貪毒心....等等龍蛇
光明人生-第三回 明因知果莫須嗔,觀音慈悲示法門

 2020-06-20

光明人生-第三回 明因知果莫須嗔,觀音慈悲示法門

第三回 明因知果莫須嗔 觀音慈悲示法門詩曰:眾生畏果不慎因。造業無知苦迴輪。悲願善行感佛天。轉識為智自由身。濟佛曰:世間有因必有果,因果有善有惡,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得惡緣。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無明不慎於始,由因起惑而造業,因業而有果報之苦。嘆眾生不信因果而陷入迷失徬徨的深淵,無以自拔,雖苦不堪憐,仍未及時醒悟改悔,修善積德,一任沈淪,劫難不休,致以引發社會道德敗壞,人心邪迷不斷的不良風氣。劉生曰:眾生處罪惡邊緣猶然未醒,今幸蒙恩師指引迷津,更應宜早修身向善,才不致辜負諸天神佛苦心渡化之恩。濟佛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既是自召當自受,解鈴尚須繫鈴人。今夜就恭請觀世音菩薩來為眾生說法。劉生坐上蓮台,出發吧!劉生曰:弟子己坐穩,請恩師帶引起程….恩師!觀音慈悲心相,似乎已傳我心扉,若人人能隨時觀己心,察己行,不也是「家家觀音」處處聞嗎?濟佛曰:賢徒說的極是,但這是自渡,能自渡而渡他,才是菩薩本願。待會妳可多請教菩薩開示。(話問蓮台停在一座寺側廣場)劉生下蓮台,這裡是台北市區的一座私人佛寺,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神。護法金剛已前來迎接了,劉生快向前參禮。劉生曰:弟子參叩護法金剛佛安。護法金剛曰:賢生免禮!難得師徒前來敝寺,請入內稍坐奉香茗。濟佛曰:不多耽擱,觀音菩薩已久候,劉生速入內參禮,不得失儀。(這時但見觀音菩薩已離開蓮座與濟佛作揖寒喧。劉生
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

 2020-06-17

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

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 會本法師我可一個信徒開一家金飾店,叫金瑞珍銀樓,她先生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就開始念佛,一天到晚就修行,一定要拜八十八佛,每天都念佛、拜佛。他太太就說:「對啊!你只要拜佛就有飯吃了!」他先生說。「該做的事我還是會做,我只是睡前和早上起來拜佛而已,我又沒誤到公事啊!」他太太很反對他修行,但他還是照常修行。有一天晚上,他們銀樓發生金子被人偷走十多斤,鐵門被剪壞。這天一大早他還是起來在念佛,他太太六點多下來才發現,金子都被小偷搬走,他太太非常生氣,看到她先生還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大聲喊:「下來啦!金子都被人偷走了,還在那裡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念佛了,下來啦!」就這樣拉他衣服,把她丈夫拉下來,說:「那有佛啊!全家金子都被人偷走了,你的佛祖若會保佑,金子怎麼會被人偷走。」「你再胡說,佛都有在保佑呢!」「不要這麼說,佛祖又不請來幫我們顧金子的,人家要拿去用,是我們前生欠他的。」「曖唷!你還說這種話。」太太很反感,先生說:「生氣也沒用,拿走就拿走了,不然要怎麼樣?」他又要進去念佛,他太太說:「你給我站住!東西都掉了,還不趕快去報警。你趕快不要念佛,打電話叫警察來。」她先生說:「不要,要叫你去叫,叫是你的事,我要趕快去念佛,我還沒有念完呢!」他太太說:「我告訴你,你今天不打電話可以,我來打,看你今天有多行,若有辦法能把我的金子都找回來,不用說你
光明人生-第二回 孝道倫常千古揚,老人院中心聲傳

 2020-06-13

光明人生-第二回 孝道倫常千古揚,老人院中心聲傳

第二回 孝道倫常千古揚 老人院中心聲傳詩曰:百善孝先人人知。行善順親幾人持。問心無愧盡己任。不虧人道近天職。濟佛曰:自古善盡孝道為千古美傳,孝是齊家治國的範本,也是聖道的根本。中國講孝重於人倫之道,所以百善中以「孝」為首,這是有別於他國的民族性,然好景不常,近年來受社會型態變遷的影響,漸漸漠視此固有道德的存在,形成「口孝」(光説不作),「心孝」(心有想,身不力行)這空談式的孝,即是時下人倫道德的弊病。所謂:「養子之心,如蜂釀蜜,子養雙親,難酬萬一。」現代人子女生育少,子女個個奉如「寶」,反讓父母做「孝子」,真是現代人倫外一章。劉生曰:那麼現代人要如何來盡孝道,方是真孝?濟佛曰:孝道怎麼盡呢?要由漏處著手,那方面困難,那便是父母的憂心處,所謂:「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乃指盡孝在於真能體察親心,無微不至即是真孝。然時下以小家庭組織居多,子女分散在外,無法隨側父母身旁,晨昏定省,但萬不藉此推辭事親之責,否則會走上家庭陌路的悲局。據說現代女孩嫁夫的條件大都附帶不與公婆同住,哈哈!不知劉生你嫁夫也有這麼要求?劉生曰:弟子不敢有此念頭,倒是恩師提到這棘手問題,確是針對時弊。有句俗話說:「家有一老,勝得一寶。」現代年青女孩較貪享自由,未能體悟孝親之道,如果能將心比心,視翁姑如父母般相自然有一老如一寶,家庭幸福何來擾。濟佛曰:世人不知,今生有父母可孝順,那是前世修來
福報那裏來

 2020-06-12

福報那裏來

福報那裏來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辛苦,心中就認為不公平!他怨歎世間怎麼有的人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大樓有大樓、要官位有官位,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別人的福報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呢?當然,福報其來有自,別人的福報必定是有福報的來源!有的人,從小就勤勞節儉,所以福報便跟著而來;有的人,他歡喜跟人結緣,所以因緣要回饋他,他就順利了。福報有福報的來處!福報不是偷來的,福報不是搶來的,福報不是妄想就有,福報更不是怨恨就可以獲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福報從哪裡來?由此也就可想而知了。你有播撒福報的種子嗎?田地裡如果沒有播種,如何能開花結果呢?你對有利大眾的公益善事,都積極參與了嗎?如果你沒有參與,怎麼會有你的一份福報呢?《人間福報》你有看嗎?當中有多少致富的方法,你不了解,你怎麼會有福報呢?「廣結善緣」你實踐了嗎?有了善緣,好運就會隨之而來,你沒有結緣,怎麼會有福報呢?有一位沙彌,跟隨一位有神通的禪師學道。有一天,禪師發現這個沙彌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心有不忍,就藉故讓沙彌回家探望父母。七天後,沙彌安然回到寺裡,師父一見,極為訝異,就試探的問道:「你在回家的七天當中,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沙彌天真的回想一下,告訴師父:「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個水塘,發現一堆螞蟻被困在水中,我靈機一動,就放了一片樹葉,幫助螞蟻從水塘裡逃生。」師父一聽,知道本來夭壽的沙彌,就因為這一念
我的自由意識

 2020-06-08

我的自由意識

我的自由意識 生命不長不短,有輪迴論、種子論、體驗論、使命論等等等,就算靈魂是來體驗生命的,而在這個次元這個社會所教育的都是盲目追逐金錢,但追金錢的意義在哪?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是賺來的錢不是一昧滿足慾望,而是有意義的付出,這個世界就是彼此付出的遊戲,可以付出金錢、付出溫暖、付出愛、也能付出悲苦、付出憤怒,也就是你想要感受的是什麼世界,而真正有地球、有人類,是為了什麼呢? 其實我們已經擁有很多了,但我們都被慾望所蒙蔽,所以看不見原來世界已經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東西了。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