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點燈祈福【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全部消息

索取善書

創造雙贏

 2020-08-21

創造雙贏

創造雙贏 平日時常耳聞,有人又不開心了、誰又得罪誰了,人與人相處,難免有些摩擦,但是「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一旦我們反求諸己、將心比心,化解無明顯煩惱的明燈自然會出現。 面對人我是非,即使我們多對一點,對方多錯一些,也不該起情緒性的謾罵或嘲諷。有人惹我們生氣、使我們起瞋恨心,若是因此造業,雙方都得負擔果報,誰也沒占便宜,這就是彼此「雙輸」。 有智慧的人懂得轉換心境,知道「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明白「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了解「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所以「理直氣和,得理饒人」。 道理、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而非喝斥別人的鞭子,莫因一時情緒化,加深彼此對立。若能專注於起心動念,懂得控制自我情緒,藉考驗提升修養,不僅不易被人所傷,反而會更堅強。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境界來臨時,應以理性面對,懷抱著柔軟心,對人體諒包容。懂得包容,便能轉化不悅的心情,如此,看待事物就不易陷入情緒的深淵,人生才能有另一番體悟。 要感恩磨練我們的人,並轉化是非為成長的契機;藉事練心、隨處養心,隨緣消舊業。如此,過去所結的惡緣即使未完全消失,也早已減去大半,這就是「雙贏」,也是有智慧的處理方式。畢竟,能驅走黑暗的,仍是光明! 許多觀念並不難懂,重要的是能真正實踐。把握生活中每一個順境、逆境,則時時都是挑戰自我的好因緣。
人生不能留白

 2020-08-19

人生不能留白

人生不能留白 多數人常在睡夢中消磨掉寶貴的時間。睡夢不專指「睡覺」,還包括「無所事事,虛度光陰」。人一旦「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精神就會萎靡不振,失去生命的意義。所以有句諺語說---「少年易老學難成」;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若不把握現在還年輕,等到年紀老邁時再想學習,往往就時不我與了。 一切事業都得經由時間的累積,才能漸次達到目標;除了把握時間,還要看我們是否真能下功夫,聚精會神地去學習。在這個世間,我們每人都是初學者,既是初學者,便要提起勇猛精進之心,以刻苦的精神、耐勞的毅力來學習。 有一副對聯:「靜裡常思前日過,老來補讀少年書。」是一日之中,我們要常靜下心來省思,反省過往的不是,縱使到了老年,也要在溫習年少時所讀的書籍。年輕時就應及早向學,即使年歲已經老大,也不可輕易服老,仍舊要努力學習,切莫在睡眠中須度光陰,浪費生命。 在長期的忙碌中,難免會有疲累之時,但是我們要懂得利用時間,切莫懈怠放逸,更不要在睡眠中虛度光陰。 讓每個時刻都保持清醒,讓生命過得更充實,更有義意。
光明人生-第二十回 光明人生慶著成,菩提法水賜善人。

 2020-07-28

光明人生-第二十回 光明人生慶著成,菩提法水賜善人。

第二十回 光明人生慶著成,菩提法水賜善人。詩曰:善無大小盡人為。同心合力救世危。光明自性見根種。人生圓融脫輪迴。 劉生曰:恩師聖安,今夜恩師看來特別歡欣,還老遠提著葫蘆來,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酒?濟佛曰:哈哈!老衲日日都逍遙,豈止今夜特別歡欣,為師不是賣酒來,倒是特地帶一壺上好的菩提法水來送給行善的有心人士。劉生曰:恩師真好!那行善門生今夜有福可享囉?濟佛曰:當然!當然!只要是有善緣者都有機會獲得。哈哈!此菩提真種,人人與生俱來,只要遵循善良本性,即如 心內法水泉源汨汨而來;若不知善加珍視,一旦失而不求,則必走上歧路,喪失人性。故而,老衲今夜提這一壺菩提法水來的用意,即是要以一化萬千,要讓行善諸子開導航,以行善的真種散播法門,以菩提法水滋潤善緣人,以達人人樂善好施,個個行善最樂。劉生曰:哦!原來菩提法水不是來自天上仙品,而是源自人人心田的根種。恩師,照這麼說,人間不就處處有甘泉,那仙般法水就没啥稀奇喔!濟佛曰:哈哈!法水本不奇,清淨自在得,花有向陽性,人有好善心,不植善根種,何收善心果,發揮自性光,人生才圓融。劉生曰:恩師,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要當善人、行善事。常言道:「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歲老翁做不到。」可見人性往往受環境的影響而生退志,或逆境中無法突破而遭變遷,如此是人性的弱點。濟佛曰:花草的生長,除了甘露的滋潤外,若無陽光照射必萎黃不茂;盆景雖栽於室内,其葉必向靠窗處而伸,此
光明人生-第十九回 求龍求鳳本天成,積功積德傳真宗

 2020-07-24

光明人生-第十九回 求龍求鳳本天成,積功積德傳真宗

第十九回 求龍求鳳本天成,積功積德傳真宗詩曰:熊羆入夢先有兆。兩儀造化憑自召。行善立願天助祥。衛房聖母示法要。 濟佛曰:哈哈!今夜觀爾賢生虔敬為註生娘娘、天上聖母祝壽,場面莊嚴有序、馨香瑞氣呈祥,諸賢生一片誠心恭頌魏峨母德,能共體天心本道根,難得!難得!有云:父如天母如地,不敬父母敬何人?每個人都是父母心血孕育而來,理應盡本份,方不枉費為人。奈何!觀今世人只重外表的裝飾及自我生活的享樂,鮮有提昇人品的素質而努力;雖然現代父母主張實施「優生」制度來提高人品的智識水準,此用意雖好,然非根本之道,所以這種「優生」辦法,在老衲看來不過是浪得虛名罷了。若為人父母尚無法體悟內在品德修為的重要性,而盲目生育,恐怕演成的是「憂生」。今日正逢母儀千秋佳辰,可謂機會難得,「光明人生」就趁此拜請註生娘娘為普天下父母開示真理法要。劉生準備坐上蓮台出發訪道去!劉生曰:好的,弟子已坐穩蓮台,恭請恩師帶引起程。恩師,您方才提到現世人品素質普遍低落,弟子突然有個想法,上天既然希望原靈早日返回,那何不在賦予生命時就來個淘舊換新,免得諸天聖佛日日憂心,嘆感人心不古,代代不如。濟佛曰:哈哈!這分明是徒兒狂想曲罷了。宇宙浩瀚豈能盡言,何況天地間有因果存在,人亦各有使命之別,陰陽際會,非是凡夫想像中之事。劉生曰:恕弟子愚昧無知,讓恩師給笑話了,還懇望恩師多予教化。濟佛曰:其實天地雖大,奥妙自在一心,如人小週天運行同理,天地
光明人生-第十八回 淨化人心怖善書,印贈研讀功勝殊。

 2020-07-21

光明人生-第十八回 淨化人心怖善書,印贈研讀功勝殊。

第十八回 淨化人心怖善書,印贈研讀功勝殊。詩曰:廣佈善書醒世塵。世代流傳真理存。修身養德福慧增。書香社會聖境臻。濟佛曰:古德有云:「一時勸人行善以口,百世化人功德以書。」足見用口勸人是一時之事,而以善書經典勸善,則可達一世,甚至萬世流傳。尤以鸞堂闡教勸化,不但勸人一時聞道醒悟,更以善書載道,普化利世,使善書典籍千古流傳,世代讀之,人人得以了悟真理棄惡從善,修正道齊八德,是故,善書的普化推廣具有極深的意義。世人有善覺者,早悟此理,勤研聖訓,印贈有緣,代天普化,功德無量。唯觀今世風,物慾熾盛世人皆言無暇於書,甚至任書隨地丟擲,破壞污損,灰塵蒙垢,腐蝕焚毀,視聖賢真理如蔽屣,不知善用,甚感 惜哉!今夜「光明人生」就來探討善書益世的功效,藉以提醒世人珍惜而廣佈,以為淨化人心,而達書香社會之聖境。劉生準備坐上蓮台出發訪道去!劉生曰:好的。弟子已坐穩蓮台,恭請恩師帶引起程。感承上天厚賜殊榮,諸佛聖神慈悲教化,行善堂有幸膺負扶鸞闡教善書普化的聖務,五年多來諸門生雖盡心力勸,然普化成果仍未彰顯,藉此可否請恩師惠賜建言,展望未來,善書欲如何推廣才更能深受讀者喜愛?濟佛曰:哈哈!難得劉生有心為善書請命。爾堂定期發行的「行善雜誌」、老衲都一一詳觀,可謂:新芽雖嫩,但也綠意盎然,醒人耳目,如能再加勤培、灌溉、施肥、不久即能「老樹根深」,芬芳吐露,讓行道者有一個歇腳蔭涼的地方。劉生曰:感謝恩師慈悲提攜教誨,
做這五件事,福報自然而來

 2020-07-18

做這五件事,福報自然而來

做這五件事,福報自然而來古人有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又云:「心向善,福未至,禍已遠;心向惡,禍未到,福已去。不管是在佛教界,還是在世俗界,我們都會認可這樣一件事,那就是行善能夠得福。選擇一種向善的生活,隨時把善意傳達給別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別人也就會把更多的善意回應給我們,久而久之,我們就積攢下了福分。而以下這五件事,大部分人其實都可以做到,並且還能大大增長自己的福報,只可惜很多人都不會去做。一、善因好緣有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與人結緣,當然也不會有好運氣;有的人,只要行有餘力,就會熱心助人,也從不希求他人的回報,但是好運都會降臨,讓他平安順遂。而在如今的社會人情冷漠,看似手機等電子設備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實際上人心與人心越發的隔遠了開來,所以想要有福報,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進行愛心捐助,供養僧寶,幫扶患病人群等事情,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二、平和蓄福古人云:「躁急無成,平和得福。」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麼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無成;性情溫和、心緒平靜的人,往往各種福分會自然到來。一個盛滿水的容器,如果放得不平,傾倒了,裡面的水就會流出來,同樣,人要有平和的心態才能儲蓄福報。平和的心態使我們心中滿是優美的風景,給我們一種超然的境界:春風得意時,不會欣喜若狂;命途多舛時,不會自暴自棄;高朋滿座時,
光明人生-第十七回 求財求福憑道德,貪功貪名落貧殼

 2020-07-17

光明人生-第十七回 求財求福憑道德,貪功貪名落貧殼

第十七回 求財求福憑道德,貪功貪名落貧殼 詩曰:世道敗風智蔽蒙。財多失德終將窮。禍福由心任選擇。早悟早覺光明呈。 濟佛曰:近年來拜科技昌明之賜,帶給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物質生活大量提昇,此雖言可喜,然憂之更多。如今農工商業社會病態日趨惡化,在開放自由主義的風潮下,道德式微,不重公德道義,在電腦的自動遙控下,人們作業機械化,變得懶散不肯吃苦;在富裕的享受下,精神的寄託空虛而貧瘠;在色情、暴力的宣染下,少了禮儀與美德;在生活的競爭下,人人貪名求利,酒食爭逐,各行各業惡風瀰漫,百病叢生,致使人性墮落,良知矇蔽。今夜「光明人生」第三階段就來探討時下世風病態,藉以提昇人品之心性,善導世人步向光明大道。劉生準備坐上蓮台出發去!劉生曰:好的。弟子已坐穩蓮台,恭請恩師帶引起程。恩師真是慈仁心腸,每回著書都不厭其煩的勸導開示,弟子想,時下社會病態的衍生,無非是人心的變異,這是不是說,現代人大多失去做人的本份?濟佛曰:正是。本崗未盡全,如車之脫軌,禍端必出。如今世人生活富足,智識廣泛,更應以此提昇道德水準,相形相融,以濟世利人為根本,從心地教化而形於外,人人遵導,做好本份,自然就不會有社會公害的產生了。劉生曰:可是時下貪利者眾,工商社會尤為顯著,造成社會罪惡的源流,頗像一顆顆的「腫瘤」,隱而難消。恩師,弟子也常聽人說:「財多喪德」,何以世人仍汲汲營營不懼此敗德之事呢?濟佛曰:俗云:「安守本份常無缺,貪得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