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尋找快樂的泉源

 2020-09-04

尋找快樂的泉源

尋找快樂的泉源 尋找快樂的泉源,好好計畫安排生活,為自己找個心靈驛站,無論是轉換心情,亦或是補充能量,休息一下,人生會更幸福!那麼快樂何處尋?一、閱讀好書: 每天讀個十五分鐘,讓閱讀成為習慣,長期累積下來,可以汲取知識、悠遊世界、看盡人間風景;周末假日時間較寬裕,不妨挑部電影細細觀賞。偶爾可以脫離一下常軌,來點「冒險」,選擇不同類型的書籍或是電影,給自己不同的觀點與視野。二、親近自然: 台灣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四周環境繞著海洋,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超過百座,鄰近都市的郊山更是不計其數;春賞櫻花、夏聽知了、秋觀山色、冬看候鳥,隨著不同的季節,各有不同的樂趣。有時也不必千里迢迢、舟車勞頓,只要打開您的感官,即使是小公園、人行道,都有新發現。三、文化藝術: 美的事物人人喜歡,藝術作品即是如此;有時我們雖然無法成為藝術家,但可以做一個好的「鑑賞家」,畫冊、作品集、展覽,都可以學習品賞玩味。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透過音符即能傳達出各種情感,有時聽場音樂會,或是在家中找個舒服的角落,放首喜愛的樂曲,閉上眼睛、放下俗事,讓心靈隨著旋律飛揚。 時間,有如金錢,能省則省,該花則花;善用時間就是省,花在飽滿精神上的豐美與愉悅,讓人生更快樂幸福,就不浪費。快樂的泉源無處不在,出發尋找吧!
有錢人及無錢人

 2020-09-01

有錢人及無錢人

有錢人及無錢人 沈子鈞 筆者有認識些有錢及無錢之友人,其中有位白手起家之同學看了我送他之因果善書後,每月布施約50萬,目前財力更為雄厚;他感覺商場中同樣在努力,但有約80%是以失敗收場,所以,努力固然重要,但多積陰德及布施修福也是很重大之影響力,因功德及福德是吸引好運之磁場。 有一個窮神和富神鬥法之故事,富神告訴窮神說祂可以讓世上任何人致富,窮神不屑的說:「你將他致富的,我可將他變窮。」 結果半夜富神將許多金元寶丟到人間一個貧戶中,這窮人半夢半醒間突然聽到噗噗聲音,起床一看,不得了滿地都是癩蛤蟆,一氣之下撿起來全丟到隔壁大富人家院子,因他早就妒恨隔壁鄰居這麼富有;第二天早上富翁起床,推窗一看,見到滿院子金元寶。 這故事重點是告訴人,有福者他有種磁力可吸引到好是,無福者會推掉好機會,但最重要之點是有錢人和無錢人之「眼力」是不同的,眼力就是「思考模式」。 通常富者將錢滾錢,他的支出是收入減去定存等投資金額,剩下者為支出;但一般人常是將收入減去支出,剩下者才儲蓄。當然,以目前海島之經濟不振,年輕人收入普遍偏低下,似乎再談投資也有困難性(大原則還是勿將可賺錢之對象推走)。 宇宙是個大磁場,人與人間似不知不覺也物以類聚,好像貧富各有不同交往階層,但做人宜自然真誠不必太勢利,因生命中貴人極可能潛藏在不同階層。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曾鼓勵年輕人該對人生有些
爛梨循環

 2020-08-30

爛梨循環

爛梨循環 王文靜 雞叫了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關鍵是誰醒了。醒來的過了一天,沒醒的過了一生。 有個人買了一箱梨,天氣熱怕梨壞了可惜,每天挑幾個最差的吃掉,最後卻吃了一箱爛梨。總結做副對聯:上聯---放著好的吃爛的;下聯---吃了爛的好的爛;橫批---永遠吃爛的。 人生亦如吃梨,因為在意每天之中不開心的事,一輩子都得糟心下去;把糟心的事放下扔掉,每天陽光一點,你就燦爛一輩子! 珍惜當下,積極快樂!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 這是最近在一個群組裡,收到「很有禪意的話」。它很優雅的以雞鳴、吃梨的尋常生活,引導出人們忽略的心態。尤其,很有禪意的拋一個命題,你的人生處在永遠吃爛梨循環嗎?在高壓與快速生活節奏下,不知不覺的,很多人的人生就在爛梨循環下,一如橫批:永遠吃爛的。 最近與一位年長者用餐,他說,體力日益力不從心,旅行因此也少了,人生似乎走到要謝幕的階段,於是開始著手回顧與整理照片。他淡淡的說,聽者如我,有些小小感傷。他的人生歷經不同階段,或在台北或在大陸,或在大公司或自己成立工作坊,他持平的說,此刻是他人生最快樂的階段。 人生收在一個最快樂的階段,這有多美啊。然而,有多少人走到謝幕階段,是最快樂的?極少、極少。如果依然以梨子為例,這是成熟而甜美的果實階段。
千萬別把孩子養成了乞丐

 2020-08-28

千萬別把孩子養成了乞丐

千萬別把孩子養成了乞丐 一個流浪漢來到我家門前,他想向母親要點吃的。這個流浪漢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個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 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流浪漢說:「請你幫我先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可以嗎?」 流浪漢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要我搬磚?如果你不能幫助我,我不會怪罪,何必刁難我呢?」 母親不生氣,她對流浪漢笑一笑,然後一隻手放在背後,俯身用另外一隻手抓起了兩塊磚。當搬過一趟回來時,她溫和地對流浪漢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可以,你為什麼不可以呢?」 流浪漢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母親,尖尖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滾動兩下,終於伏下身子,用僅有的一隻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 他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綹亂髮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流浪漢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母親又遞給他一杯水,一塊麵包,臨走的時候,母親遞給他二十美元。流浪漢接過錢,感動地說:「謝謝你,夫人。」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憑自己力氣爭的工錢。」 流浪漢感激地說:「我不會忘記您的。」他向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昂首上路了。 過了一些天,又有一個流浪漢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祈求施捨。母
在亂世談好運及壞運

 2020-08-26

在亂世談好運及壞運

在亂世談好運及壞運 沈子鈞 各人皆有高低起伏人生,但有些人似乎好運較多,有些人卻衰運不斷。如何趨吉避凶?在國內外也有專家探討,並歸納一些好運者之特質如下:一、幸運者避免說廢話,而注意聆聽,因多聽少說,讓對方有被尊重感,自己也增加訊息之接收。二、幸運者重視直覺,並可在人生中反覆驗證,尤其是在對人性之判斷,及人才之選擇上,有一種正確之獨到能力。三、幸運者有每天運動之習慣,因可放鬆心情,並增進健康。知道健康最重要,而且運動時身體會放出氨多酚〈一種快樂因子〉。四、相信東西方宗教所強調之布施重要,認同行善最終自已獲益最大,因助人即助己。基督教之十一奉獻〈不限在教會〉,會蒙上帝賜更多。五、幸運者具有冒險性,會離開舒適圈接觸一些不同團體,並認識新人。他會評估冒險能力,及可承受之風險。在好運時投入,但不會相信一直有好運,故見好即收,見壞即離。六、認同福報及運氣之力量大過各人能力,所以,很重視它們。七、具備選擇運氣之能力,並知道哪些人可帶來好運。這也和各人身上及心念之頻率有關,有福者在一起是物以類聚。八、善用意外發現,每天 生活形態不會僵化在固定形態,甚至有時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包括回宗教路線等。九、能分析到最糟糕情況,而見壞就斷離。〈所以,以小博大不會有太大損失〉十、接受世界本來就不公平的,但將自已形成海綿般,隨時吸收新知,並樂於分享;好運者也有閱讀之習慣,及和
忍辱之道

 2020-08-24

忍辱之道

忍辱之道 當我們聽到親友惡口罵人,就當作他是在自言自語,要有沉得住氣的定力,得忍且忍;如不能忍,當暫時迴避,先讓情緒穩定下來,避免正面的衝突!千萬不要跟正在生氣的人講道理,因為人在氣頭上,任何道理都聽不進去,如再繼續爭辯,反而火上加油,造成不堪設想之後果。 總之,凡事忍耐,若對方怒氣未消,尚不能諒解,只好藉機離開;等對方氣消後,在適當勸導,自可消除尷尬局面。 若遇親友講話刺傷我們,切勿以牙還牙,惡言相對。俗話說:「忍一時之氣可保百年之身,退一步則海闊天空。」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應回想對方過去對我們的恩德與協助之情義,自能容易寬恕對方,心靈亦感平靜。 所以,凡事要多忍耐,尤其是時下社會人心惡毒,朋友之間,可以為了一句話而大打出手,持刀殺人,慘劇時有所聞,當引以為鑑。總之,在人生的道路上,若不能忍,就會造成一生的遺憾與痛苦! 如果常跟人賭氣鬥狠,就會時常過著痛苦、煩惱的日子,我們如能時時忍耐面對辱罵,以「忍」去對治一切人、一切事,我們的人生會活的更安詳,自在解脫! 相愛容易相處難 夫婦或者是同居人如果是善緣的話,就不會有題目所述的情節,但如果是惡緣的話,應該就一定有「相處難」的問題存在,進而衍生分居、離婚、鬥毆甚至於死亡的悲劇。 最近一位老朋友對我敘述其離婚的經過,情緒非常憤怒而激動,這使我想起去年有位同事,年初送一盒喜餅說他女兒出
創造雙贏

 2020-08-21

創造雙贏

創造雙贏 平日時常耳聞,有人又不開心了、誰又得罪誰了,人與人相處,難免有些摩擦,但是「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一旦我們反求諸己、將心比心,化解無明顯煩惱的明燈自然會出現。 面對人我是非,即使我們多對一點,對方多錯一些,也不該起情緒性的謾罵或嘲諷。有人惹我們生氣、使我們起瞋恨心,若是因此造業,雙方都得負擔果報,誰也沒占便宜,這就是彼此「雙輸」。 有智慧的人懂得轉換心境,知道「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明白「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了解「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所以「理直氣和,得理饒人」。 道理、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而非喝斥別人的鞭子,莫因一時情緒化,加深彼此對立。若能專注於起心動念,懂得控制自我情緒,藉考驗提升修養,不僅不易被人所傷,反而會更堅強。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境界來臨時,應以理性面對,懷抱著柔軟心,對人體諒包容。懂得包容,便能轉化不悅的心情,如此,看待事物就不易陷入情緒的深淵,人生才能有另一番體悟。 要感恩磨練我們的人,並轉化是非為成長的契機;藉事練心、隨處養心,隨緣消舊業。如此,過去所結的惡緣即使未完全消失,也早已減去大半,這就是「雙贏」,也是有智慧的處理方式。畢竟,能驅走黑暗的,仍是光明! 許多觀念並不難懂,重要的是能真正實踐。把握生活中每一個順境、逆境,則時時都是挑戰自我的好因緣。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