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尊重與包容營造祥和的社會

 2019-02-17

尊重與包容營造祥和的社會

有一位即將赴美留學的日本學生,家中世代以採珠為業。在她出國前夕,母親特別拿了一顆珍珠送給她,並且勉勵她說:「當我們將沙子放進蚌殼裡時,珠蚌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又無力將沙子吐出來,於是牠面臨了兩種選擇,一種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不過珠蚌通常會選擇另一種方法,也就是試著將沙子同化,接受它、包容它。於是牠開始分出一部份的精力與營養,慢慢把沙子包覆起來,當沙子被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珍珠質外衣時,自己就愈能心平氣和地與沙子相處,並且漸漸覺得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異物了。」 這位母親以擬人化的口吻,來描述珠蚌在面對無法改變的環境時,如何將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異己,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並且與之和平共處。這位母親的苦口婆心,無非是希望女兒在他鄉異地求學,每當戴上這顆珍珠時,不僅將它視為一件美麗耀眼的配飾,更要謹記珠蚌這份「包容」的胸襟與雅量,才能夠在人際的互動中與人和平相處,並且從中學習成長。 在現今人際互動頻繁的多元社會裡,不論是學校裡的同學,或是職場上的同事,甚至是家庭裡的新進成員,都有可能因為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的成長背景,而有各自的思惟模式、行事作風以及生活習慣,相處共事之下,自然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刻。這時,「尊重」與「包容」便顯得相當重要。因為,當大家都懂得相互尊重與包容時,彼此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對方,欣賞別人的不同;並以感恩惜福的心,把握這共聚一堂的難得機緣。如此,自然能夠漸漸
發揮潛能,開創未來

 2019-02-16

發揮潛能,開創未來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指出,一般人只發揮了十分之一,甚至更小的潛能。大多數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未能全力發揮,以致一生庸庸碌碌,殊為可惜。 大自然中萬物的能力,往往不是呈現在表面,而是深藏在內部,例如電源、熱力皆非目力所能看到,而影響深鋸;又如礦物也埋藏在地下,植物的生命來自根莖,孕育萬物的泥土更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命脈。 至於人類的能力,所用出者實在有限,往往在重大的困難危險時,才會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火警中,平常弱不禁風的人竟能搬出極重的東西;為了逃離急難,雖已精疲力竭,仍能奮勇前奔,脫離險境。可見我們體內原有無限活力,一經重大刺激,就立刻彰顯出來。 大多數的人,在人生旅途中,愈是遭遇阻礙挫折,他的成就反而更大,而安處順境的人,往往平庸無成。孟子曾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不必處於困境為苦,如此更可以自我磨練,發揮最大的潛力。一個人的奮鬥意志是愈經刺激愈形堅強的,日子太安逸,反而會消失於無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各有長處,如能認識自己的天分能力,並積極發揮出來,就不難獲得成就,偉大人物之所以有他們的貢獻,正是激發潛能,利用它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但一般人往往缺乏信心,裹足不前,不願採取行動,因此,精神日益懶散怠惰,身體機能也日形退化,
常存感激之心

 2019-02-15

常存感激之心

在此世間,人不能獨自生活,只有你一個人不可活。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食衣住行育樂皆來自他人的提供和大家的分工合作。 你的成功並非你一個人的能力所能達到,由於很多人的從旁幫忙和激勵,才有今日的成就。 大家都對你有恩。我們不但要非常感謝那些曾經對你有過協助的人,同時也要感激那些批評攻擊你的人,因為他們也提供另一種負面的助力和刺激。 還有,也要謝謝那些比你差的人。沒有他的笨,就顯不出你的聰明。沒有他的醜,則顯不出你的美麗好看。 聽說有位台灣教授由於某種原因前往英國某大學找工作。該大學校長接見面談時,問這位教授為何前來?而這位台灣教授在言談中一再否定台灣、不滿台灣,對台灣頗多批評。聽完他的話之後,這位大學校長不高興地反駁說:「如果沒有台灣的栽培和協助,你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你不但不心存感激,還惡意批評,不應該。」 『時懷感恩之念、常存慈善之心』,則有功德圓滿之日。
慈悲喜捨

 2019-02-14

慈悲喜捨

人世間的疾苦何其多,令人見之心生悲憫,所以慈善工作迫在眉睫。而慈善工作究竟應如何做,才是慈悲的智慧?惟有依自己的智力、財力與時間,才能充分發揮救度眾生離苦得樂。 要知,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世間的疾苦是無限,要以有限能力去救濟無限疾苦,似乎不可能。所以要以智慧去激發出大眾的慈悲心,呼籲更多的人參與善工作行列,設法厚植救濟眾生的能力,讓更多有能力的人來承擔更多的責任,好為更多的人群服務。 今天台灣到處都有愛心,慈善會設立「食物銀行」,有大家的慈悲善心參與,相信諸位的慈悲善心,上蒼都看到了。但以目前的人力、財力,要來救濟當前的疾苦,實是杯水車薪。惟有諸位能以救濟天下苦難蒼生為己任,發菩提心善行慈悲喜捨,擴展食物銀行,藉著食物濟助發放,不但使貧困之人能得到實質幫助。 更重要的,是使人人能發出一顆慈悲善心,以達「濟貧教富」,進而讓更多的人參與慈善工作行列,走入善門行布施的機會。如此,慈善工作才能長遠而持續下去。
簡單的生活

 2019-02-13

簡單的生活

人活著很簡單---知足者,身富而心富。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 人生只不過來去一遭,是來圓緣,不必斤斤計較,讓自己怒火攻心。 簡單;不難,只要懂得為自己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愈小,自由愈多;奢華愈少,舒適愈多。多一分快活,少一分憂傷,多一分真實,少一分虛偽;多一分悠閒,少一分忙亂,便會換來內心的豐饒!改變自己態度去適應不同的情況,心情自然輕鬆。 因為生活簡單,我多了聆聽松濤,諦觀風雨,仰望星河,靜觀萬物,觀自在無常人生,敞開心扉的機會,讓自性靈性普性俱足。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人生,生活簡單,才有時間參悟人生意義大道,享受解脫生死大到意義。富足的生命,竟然如此的簡單,放手,就可以擁有全世界。
生命無價,活著最好

 2019-02-11

生命無價,活著最好

今日地震、水災、火災、土石流、海嘯等天災頻傳;家暴、虐童、跳樓、燒炭等輕生事件時有所聞;以及政壇人物為圖謀私利、爭權奪利之訛詐行徑,不知犧牲了多少寶貴之生命,人命危在旦夕。 古今中外財富連城及赫赫有名人物,有者名垂千古,有者遺臭萬年為人所不齒,是因為人們往往偏重物慾而輕忽生命之價值。須知,慾望如同溪壑永難填滿;金錢僅是供人維持生活之媒介物;名位其實是讓自己之生命史頁令人懷念而已。筆者年近古稀,經半世紀餘之久,洞悉人生之五大需求,不外乎依序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然而,我們常常聽見人到了生死關頭如何搶救生命之感人故事,發揮人性光輝之一面,其他一切當我們辭別人世時之財物、名位、愛恨情仇有何者足以可惜。因此生命是無價的。 在有限之生命裡我們應該珍惜自己之生命,同時也要尊重他人之生命,愛自己更愛別人。 人生數十寒暑應該安於自己之資質、努力與機緣,依忠恕之道與世人相處,相信社會上之亂象及不合理之事情不會再發生,危機避免了,人間就是天堂。當政者為百姓之性命施政,百姓為生命之價值而活。
如何面對壓力的挑戰

 2019-02-04

如何面對壓力的挑戰

如何面對壓力的挑戰 做為一個現代人,無論在生活上或工作上到處充滿壓力,而壓力又分布於各年齡層、各社會階層、各不同的職場場域或家庭;從販夫走卒到達官顯貴,同樣都要面對壓力,只是內容不同。壓力幾乎隨時充斥在四周,它來自生理、心理、人際互動、價值觀的衝突以及環境變遷等層面,適度的壓力可以讓人勇於挑戰,創造成就,對藝術或創作家而言,壓力更是他們激勵出靈感的重要因素。但過重的壓力卻會帶來危機感、挫折感、失落感,甚至會造成焦慮、憤怒或憂鬱等生理反應,且過度或持續過久的壓力更會造成各種的身心疾病,最常聽見的就是高血壓、頭痛、失眠、焦慮,還有近年來讓現代人聞之色變的「憂鬱症」。 最近看到許多媒體有關壓力造成悲劇的報導,想藉此機會談一談如何轉化壓力。天下萬物皆有定時,有困難一定會有解決的方法;有挫折一定會有克服的時機。 如有問題就要設法解決,問題解決了,沒有壓力,當然神清氣爽,迎向愉快人生。因此,建議愉快地面對人生,迎接各種不同的挑戰,奮力一博,因為那也是人生不同的考驗,不同的歷練,不同的成就,更會豐富您的人生,那是一種愉快、奮鬥的人生,也是精采人生的一種享受。 如果能將壓力轉化為幸福的挑戰,挑戰或困難會讓您產生無比的動力,有動力、有願景、有策略、有徹底的執行力,只要您務實前進,一定可以水到渠成的。您一定會同意我不同的論述,喜歡挫折,面對挑戰處變不驚,小成就靠自己,中成就靠團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