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重要 *吳綿 一個人不能解脫煩惱,有來自社會、家庭、感情、經濟以及身體的生老病死,和心裡的愚痴無明等痛苦。世界上去除煩惱的方法很多,但不如佛法的信想來得究竟。譬如從佛法中,我們知道貪嗔癡的煩惱,可以用戒定慧來對治;慳吝的人,要教他布施,受到挫折、灰心喪志的人,可以用因緣觀來對治。 對佛法不疑的信仰,好比病人相信醫生的診斷,而能安心服藥、藥到病除。有信仰能美化生活,因為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沒有信仰的人,生活便沒有立場,遇到問題總是東問西問,有的甚至求神問卜,仍然拿不定主意。有信仰的人,對於困難、折磨,會認為是莊嚴人生的考題,當被人欺侮,也不會起瞋恨心。因此信仰使我們能篤定的生活,相信凡事總有辦法解決,這樣生活自然歡喜美好。 有信仰能讓人安自身心,人生在世,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譬如讀書的人,把身心安住在書本的知識上,做事業的人,把身心安頓在事業的發展上。雖然如此,但有時內心還會感到茫茫然,所有所失,假如有了信仰,內心就能安穩。好比信佛的人,把身心安住在觀世音菩薩、阿彌佗佛的信仰上,身心一旦獲得安住,遇到任何的困難也就不成問題了。 所以信仰是人生的依靠,指引我們到達終極目標
談行善修福轉運 * 沈敬鈞 有關布施,佛法中談到「財施、法施、無畏施」,各有不同之好處。 在台灣有一可按之現象,就是各處燈光明亮之便利商店林立,而且有捐獻箱鼓勵大家濟助貧困,這在外國商店很少見(對夜間行人也是保護)。 財施可得富貴,法施可得智慧,無畏施可得健康。在二〇〇九年六月台灣開出大樂透史上最高得獎紀錄,得獎金額是九億三千七百萬,當然得獎人令人羨慕,但其領獎後之善行亦使人敬佩並可效法。 得獎者是位老師,她以六百元下注中大獎,事後捐出兩億一千萬濟貧;她分享其心得是在看了「秘密」這書後,許下中頭獎之心願,並每天不停捐些善款,同時到大廟拜拜說出中獎後將作哪些善事。此報導一出,「秘密」也因而成為暢銷書。 所謂人可向宇宙下訂單,以筆者看來,先決條件還是要平日多行善並養成正向思考、正向感恩之習慣,否則宇宙為何要給你獎賞?當然,心念是一種能量,像目前整個高雄之氣場就充滿了「人氣」「活水」,可說是一種「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到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有智慧的人民集體把高雄之磁場由「負轉正」,大家拋棄不肖政客之仇恨民粹,團結為自己的經濟找出活路,一切可說都是能量。「人心善天降百祥」,人的心念氣場和大自然及無形界都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的。 人「能給」代表「富裕」,願意多給,顯然就代表你是富足,你的潛意識要相信你是那樣的人,你希望富足,天天想像你是富足之人
孝道古諺云:「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此諺乃是告訴世人,凡為人子者,於父母在世時,應及時行孝奉養父母,畢竟父母無法永久生存於世,如果不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時克盡孝道,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要孝養父母,則為時已晚。 孝順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是家庭倫理最注重的品德,更是維繫親情最重要的原因。【圍爐夜話】中云:「百善孝為先」,個人的修身生活,首應注重「孝道」,人生有孝,人生境界可以悠久無盡;中華文化所以能綿延不斷,得力於孝的維繫。 「孝」一字,是從老從子,代表老少的縱的關係,所以孝順自己的父母,是子女分內的事;禮敬他人的父母,也是弟子分內的事,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所謂「老者安之」,都是叫我們養成社會上普片敬老的習俗,使老人無有衰老之感,且有愈老愈受人尊敬之樂;進而蔚成良善風俗,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再擴展整個國家,必能和諧穆穆,所以,孝親敬老這種明倫行仁的工夫,必須由日常生活的細節為起點。 所以為人子,孝為先,其人若能孝順父母,對國家必能盡忠,對社會必能盡義,對朋友必能言而有信,絕不會做出害人利己的行為,古人說「忠臣出自孝子」,【明聖經】說:「孝弟忠信人之本」,皆言為人應以孝為先。
知 足 常 樂「知足常樂」,其實是一句平常不過的祝福語,惕勸人在大環境中勿與人爭勝,知足於平凡生活,且能以平常的心去面對生活的各個面相,而且樂在其中。 目前,社會亂象,意外的看見,從商者貪婪無信,還有食安環境的無依,讓人憂患意識覺醒。然,在商言商盜亦有道。若只顧自身之慾與利,終遭天譴。 經云:「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真是至理名言。深盼有良知者能為善知足,永保安康。實為凡人生活中最真實的希望了。
幸福家庭秘訣 *張振成 近年來年輕人求職不易,加上房價不斷上漲,許多無力在外謀生的人,只好留在家中,依靠父母的供應生活,社會上因而產生了新名詞---「啃老族」。 面對金錢的壓力,加上兩代同堂,價值觀難免有所衝突,如何維繫和樂,成了當前家庭的重要課題。一、常存感謝的心 有個笑話說到一個善心人士,常常賙濟他住處附近的一個乞丐,每個禮拜經過都會給他二百塊錢。後來那個善心人士結婚了,賙濟的錢就改為一百塊錢。過了一段時間,他有了小孩,只好給那個乞丐五十元,沒想到這次乞丐居然把錢丟回來,並且很不高興的說:「這些錢怎麼夠用?」 善心人士解釋道:「因為我結婚生子了,所以給你的錢變少了。」乞丐竟然忿忿的說:「誰叫你把我的錢拿去養家活口?」 父母也會有自己的難處,千萬不可將他們給予的愛視為理所當然,應當時時存著感謝的心,在生活上孝敬與報答。二、真誠奉獻自己 有一個小孩幫媽媽做了一些家事。當晚,媽媽正忙著張羅晚餐時,孩子居然開了一張帳單交給她,上面寫著:「除草五十元、倒垃圾十元、整理房間三十元,共計九十元。」 媽媽當時沒說什麼,到了就寢前,媽媽交給他另一張單子,上面也寫上一些字:「懷你十個月,免費;半夜緊急看醫生,免費;為你煮飯、買衣服,免費;照顧你、愛你免費---以上所做的全部免費!」 為家人奉獻不是條件的交換,而是一種愛的表示。家,也不是計較的地方,
學習的意義 *張振成 知識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偉大力量,學習則是改變一切的原動力;是以,堅持不斷的學習,我們才能獲得力量。 人的一切力量,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一個人從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學習,諸如:學習說話、走路、禮儀、知識、待人接物、做事,甚而學習一切事物。如果不學習與成長,就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因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擁有一切的,而是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當我們獲得了某種知識,任何人都搶不走,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寶貴財富就會永遠跟隨著,是以我們要懂得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它能改變世界,也能造就世人;它能增強人的智慧、能力,充實人的精神世界;它能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也能改變人,使人更加完美。所以,人生在世,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世界時時都在發生變化,你們要想跟上時代發展,必須要不斷的學習,把學習當成習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之時,你們就不會感覺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樂趣。電池不充電,電量會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失,世人亦是同樣的道理,若是不學習,腦筋也會一天天的變遲緩;所以,要想增加自己的價值,就要不停地充電,不斷的學習。
快樂八字訣 *張振成 快樂是健康之門的「鑰匙」。但往往遇到煩心事,就陷入愁思的泥淖之中,無法自拔。這是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快樂是對人生的一種感受,只要牢記以下八個字,就能常保快樂心胸:一、平和 以平和之心待人。凡事看淡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的目標不要過高,對金錢、物慾、地位的追逐不可貪婪,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去朝思暮想。二、豁達 凡事不必錙銖必較、鑽牛角尖,以寬容之心待人,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度。人一豁達,就會笑口常開,人人都會接近你。三、謙虛 謙受益滿招損,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缺點,吸收別人的優點;當你的知識、學識、能力和境界達到新的高度時,就能在更高的層次上尋找和領悟快樂。四、珍惜 時光如梭,人生苦短。珍惜生命,快樂生活,善待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每當想到此,心情會變晴朗;當困難、煩惱襲來時,你就會輕鬆自在的坦然處之,相信沒有過不去的難關,沒有打不敗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