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與書為友. 天天得力

 2018-12-28

與書為友. 天天得力

俗云:「聚沙成塔,點滴穿石」,任何事情,有恆心加毅力就能成就。【人生光明面】的作者皮爾伯是更進一步詮釋「信心」,乃是要去想、去做、去相信---周密地想、踏實地做,加上堅持相信,必能找出方法、成功實踐。要做到這一點,須打好扎實的知識為底,其祕訣就是「與書為友.天天得力」。與眾生分享落實「與書為友」的三項祕訣:一、零碎閱讀.隨身充電 在每天的生活中,若能立定心志與書為友,隨身帶本喜歡的書,利用上下學等車、搭車或與朋友約會前的等待時間,都是最好的閱讀時光,一方面免於焦慮無奈,另方面充電得力。其實,依閱讀調查,「零碎閱讀」是最有成效的讀書方法。二、以書會友.心靈交流 在學生時代建立的友誼彌足珍貴!若我們在學時,能邀請閱讀同好每月定時相聚,分享當月閱讀心得,以書會友,互勉互勵;不僅可汲取新知,更可站在前人學識的「肩膀」上,開闊閱讀視野,達致心靈交流。三、安靜獨處.親炙書香 在繁忙的求學生涯中,學習如何「抽身」,享受獨處的閱讀時光,是以書為友的另一祕訣。建議你參加營會、退休會時,別忘了一書在手,在清晨日出、午間漫步、黃昏夕陽的大自然陪伴下,閱讀靜思,是何等美好。 試試看!今天就帶本書走出家門、走出教室,倘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與作者遨遊對談---與書為友.天天得力。
從水的風格談涵養道德

 2018-12-27

從水的風格談涵養道德

水是無私、無我、無畏,它為萬物、為人類不分晝夜地流轉,使生物茁壯、滋長,川流不息地發揮它應有之功能;宇宙萬物若無水為之滋潤,便會枯死。所以說:「大道似水」、「上善若水」,老子談得最多。一、不爭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它的特性是誠懇地幫助別人,而不與人爭名利、爭高低,亦不露鋒芒,不炫耀自己,因不與他人爭,所以沒有怨尤。二、無我 大道如水般的廣泛而無所不至,萬物靠它潤澤生長,它卻不辭其責,把自己奉獻給自然,不計任何報酬。三、處下 處下就能和廣大群眾在一起,吸取更多的營養來豐富自己。故云:「善用人者為之下」。四、柔順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因為柔弱代表新的生命力,所以「金以剛折,水以柔全。」五、奮進 水日夜奔流,奮勇前進,過坑灌滿,遇山轉彎,遇阻倒流,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曲折,奮進不止。六、寬容 水有百容王之稱,不計是非恩怨,無論江河小溪涓滴,都能如林則徐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它不固執、不高傲自大。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水有百善而無一欺,水之為用大矣哉!
如何度過難關

 2018-12-26

如何度過難關

每一個人在世間上乃至創業,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難。經濟有經濟上的難關,情感有情感上的難關,事業有事業上的難關,甚至也有人事的難關、家庭的難關等等。總之,人生難免都會遇到困難、瓶頸,我們該如何度過呢?第一、要有忍耐的功夫:難關來了,不必慌張、恐懼,要能耐得住、守得住。無論多大的難關,都是因緣生滅,總會隨著時間過去。每一場堅持戰,只要你能守得住、頂得住,就能過得去。忍耐就是力量,耐得住就會成功。第二、要有承擔的勇氣:能夠成功的,通常都是勇於承擔的人,在承擔的過程中,可以累積智慧經驗與福德因緣。如果難關來了你畏懼,困難來了你推諉,就無法成事了。因此,愈是困難愈不要推諉,抱持「我要負責,我要擔當」的勇氣。如果肯擔當,能負責,自然會產生力量,如此必定能度過難關。第三、要有吃苦的精神:不要時時只想到要別人來幫忙度過難關,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老」,人不一定都靠得住。要想度過難關,最重要的是自己肯吃苦,能不怕苦、不怕難,有這樣勇敢的精神,辛苦和困難,往往會慢慢消失退卻而苦盡甘來,化險為夷了。第四、要有不挫的毅力:一般人都不太能接受挫折,常常爲了事情的一點挫折就洩氣了,或者別人講了一句不順心、不中聽的話,就整天爲了那句話,而耿耿於懷的和自己過不去。如果在挫折之下懈怠、灰心、沮喪,鼓不起精神,最後不但不能度過難關,還會讓自己從此一蹶不振。 禪們有一句詩偈云:「真金須是紅爐煉,白玉還他妙手磨
人生讀書最快樂

 2018-12-25

人生讀書最快樂

當今社會錯綜複雜,知識爆發的時代,我們必須多讀有益書籍,才能趕上新時代。書籍是人類經驗的累積和知識的記載,從書本中我們不但可以得到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而且還有無限的樂趣。 懂得讀書的人真是幸福,書籍裡面的寶物,可說是包羅萬象,只看你會不會擷取而已,譬如,哲學方面的書籍,可以充實我們的理想,偉大的傳記,可以作我們做人的方針;休養方面的書籍,可以給我們處事的寶鑑;文學作品可以調節我們身心;省閱科學的書籍,更可以灌輸給我們各種新的科學知識。 讀書既然好處多多,大家都會推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確實一個人只要有決心向學,不管在何時何地,都可以讀書。工作之餘、飯後、睡前,哪一刻不可以讀書呢?煙雨濛濛的清晨、夕陽殘碎的黃昏與書為伍,更能享受無限的安慰,入夜,在燈下,閱讀一本好書,比什麼消遣都來得有意義。 讀書先要培養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困而學之,不但不樂,反而會感到痛苦。讀書是一種高尚的興趣,有賴於始終不渝的毅力與好學不倦的精神才行。一旦興趣養成,你想不翻書還不行,會面貌可憎。 讀書有了興趣後,更需懂得讀書的方法,才能從書中獲得益處,得到好處,正如滔沙得金,其樂融融。讀書的方法,有人主張博學多覽,有人主張精益求專,但是不管如何,讀書一定要深思。朱熹說:「讀書之法,常熟讀沉思,反覆涵詠,銖積寸累,久自見功。不惟理明,心亦自定。」左宗棠也說「讀書要
如何有個快樂人生

 2018-12-25

如何有個快樂人生

人生苦短,來匆匆,去匆匆。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在短短數十寒暑日子中,要怎麼樣把它過得快樂,安然而又自在呢?當然能更有意義且更健康,那是屬於第一境界了。 快樂,自在又有意義,在相同的生活環境與條件之下,並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當然也不能說困難度有多高,只不過是在每個人的想法上多少會有殊異性,本身個性和外在配合是相當重要的因素。要把生活過得快樂有活力和悠然自在,修行人會比不修行的人容易,而用心學佛的人比未接觸佛法的人似乎也比較輕易上手,也比較能進入狀況過得更有意義。 以下幾種方式可提供分享:一、把握當下,以喜悅心情迎接一天來臨。二、接受不同意見不要太固執己見。三、不要把一天的不愉快留到明天。四、學著讓自己像水性一樣多樣化。五、平心靜氣面對每一件事實。六、不要常常被金錢所制伏奴隸。七、除了三施外口施笑施忘不得。八、建立新關係改變自己。九、運動健康就是財富。十、心懷感恩,知足惜福。 要將人生過得快活,當然要能施,能捨,懂得體諒他人,包容他人,處世平和,多往好的方面去想,自然能遠離怨恨,而使生活變得輕鬆自在。吉神自會降臨於你,福慧增長,自然就快樂幸福了。
生命的價值在哪裡

 2018-12-24

生命的價值在哪裡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己對社會、對大眾、對人間有利益、有貢獻。 世間上有好人、壞人,所謂好與壞很難在表面論定,有些好人對社會沒什麼特別貢獻,但也有壞人對社會有大貢獻者,如:日據時期的廖添丁先生,雖然僅得年二十六歲,但由於他劫富濟貧,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對失竊的人來說是「壞人」,但對貧苦交加,曾受其幫助的人來說則是「好人」。後人感念他的英勇事蹟,還在八里爲他建廟祭祀,他也因助人而為世人所傳頌,生命是不死的,「劫富濟貧」就是他所樹立的生命價值。 又如最近剛往生的林口長更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樑醫師,學生時期就積極參加義診,在臨床毒物學和腎臟學研究備受肯定,他不畏強權、毫不妥協地為食品安全把關,親上媒體解說,深得民眾信賴,但願國人沒有食品安全的危害,就是他念茲在茲的生命價值。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本身的條件優劣,而在於對人是否有用,一個人若能擴大自己的能量,奉獻給別人、社會、國家,這樣生命就更有意義,自己也賺到給人接受、廣結善緣的無限財富。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提供自己的.時間、力量,到寺院、學校、醫院、養老院、育幼院等處,發心做義工;有些青年朋友還利用寒暑假,到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偏鄉,為小朋友課業輔導;有的醫師護士,則發揮專業,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義診,例如:台東馬偕醫院身心科醫師楊重源,學佛的他,今年夏天第八度前往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大陸藏區塔須村義診;並自費購
如何涵養高尚的人品

 2018-12-23

如何涵養高尚的人品

「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之所以被人看重,不在於他的學問高低、能力大小,不在於他有錢沒有錢、有地位沒有地位,而在於他的人品如何?所以一個人有品重於有學,有格重於有錢,高尚的人品是一個人無形的資產。那麼如何涵養高尚的人品呢?第一、勿因窮苦而變節:人不能因為一時的貧窮、一時的苦難就變了氣節。例如出家當和尚,不能因為很窮、很苦,就退失道心去還俗。又如一個女人,不能因為一時的貧窮而賣身,這是自甘墮落,是沒有骨氣。所謂「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餓死不賣劍」,所以做人不可以因為一時的窮苦而變節,一定要為自己的身分、節操而堅持。第二、勿因貧賤而易志:人不要因為一時的時運不濟、窮途潦倒,就喪失了自己的志氣。例如我本來是個正人君子,因為一時的貧窮便與人同流合污,作姦犯科;本來我想做一個大善人,樂善好施,現在貧窮了,我就不再佈施了。其實,一個人儘管沒有錢,沒有力量,至少有個心吧,儘管我什麼都沒有,至少有一個口吧,我可以存善心、講好話來佈施,千萬不能因貧賤而易志。能夠面對貧賤而不動,則能澹泊明志;反之,恬不知恥,必然貧賤卑微。所以,一個人寧可守道貧賤而死,不可無道富貴而生。能夠處貧賤而志不屈,更能受人尊敬。第三、勿因艱苦而放棄:生活艱難時,要面對它,不能因為一時的艱難困苦,就放棄自己的責任,放棄自己的理想。現在社會上有一些青年朋友,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發奮立志,對前途滿懷憧憬、理想,可惜一踏入社會,只要稍微遇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