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社會進步繁榮人人生活富裕舒適,但有些人卻不懂得要感恩圖報惜福更加勤儉,反而受繁華夜都市所引誘,故而陷入慾海之中,有些遊手好閒,專做發財夢,有些貪者當了主管,便游走法律漏洞,使弄手段,貪汙瀆職,無所不作,來獲得非份之財。 再者有些人為了穿著而愁,須知穿衣只是為了保暖,又何必太講究華麗高貴悅人眼目;睡覺只是暫時休息與恢復體力,故只要清淨通風好又何必裝飾豪華套房,而浪費金錢。奉勸世人,人生在世離不開勤與儉,所謂勤有功,戲無益。所以凡事要能深思熟慮量力而為,並且要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知恩感恩再報恩。 人生更不要有今朝有酒今朝醉之心態,人生一定要能省吃儉用,多回饋社會人群,多發揮愛心,多作善事為己未來鋪設一條康莊大道,要知一個人之成功絕非偶然的,而是要靠自己平時去努力運用勤儉而來的,若是能勤儉窮者也可致富,他們懂得如何去耕耘,才能有豐碩之成果。 在人生道路上,不但要勤還要能儉。儉不是有入而無出一毛不拔,是無論金錢多寡要能精打細算,轉變有效的運用,如此省吃儉用能多付出一分愛心,則能多一分福報,如此日積月累道糧滿倉,自然對自己未來有所助益也。
人自降生於世,都為了滿足慾望,終日忙忙碌碌,看到別人住的是高樓大廈,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出門以轎車代步,羨慕不已,故心求能知足如願。 知足,即是心裡知道滿足。知足的方法,即是富樂安穩,不再煩惱。知足的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滿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色、受、想、行、識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
平常心,就是清明之心。就是像一潭水,沒有波浪,一面鏡子,沒有一點塵垢,不因外境引起煩惱的心。 世上一切都是無常的,以平常心看待順逆境界,萬境自如。不愧對自己,放下一切得失及成敗,心中沒有煩惱,不患得,不患失,面對外境時,心在慈悲當中,這就是平常心。 心無所求的境界,就是平常心。廣結善緣,視世事為無常,千金難買順遂的人生,當我們的心沒有煩惱,遇到順境時不驕矜自喜,遇到困境時不悲傷憂愁,始終保持怡然自在的心情,就是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凡事盡其在我,得失忘懷,淡薄自如,即是平常心。本著平常心,與人為善,以和為貴,作為自己在為人處世的原則,生活品質自然獲得提昇。
人生無常,遇到困難或打擊在所難免,但仔細想想,自己是否曾因一次挫敗而大受打擊、意志消沉,導致之後的表現越來越差;或因一些小錯,卻因越來越緊張而無法把事情改善,甚至犯下更嚴重的錯誤。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某人到一家大公司應徵公關經理,但公司要錄取的名額只有一名,競爭者卻相當多;在經過激烈篩選後,他終於接到面試通知單,意外的是,當他進入董事長室時,竟然在董事長面前摔了一跤,手中的資料也灑落滿地,但見他從容不迫地撿起來,並微笑地走到面試官前面做下,董事長劈頭第一個問題就問他:「你覺得這樣的事情會影響你的面試成績嗎?」只見這個人微笑著回答:「在人生的旅程中,時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衝擊著我們,而這些打擊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就看我們是以何種態度去面對,因為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通常我都會以從容、積極、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只要盡了力,我就不太在乎結果是怎麼樣。」不久後,他接到錄取通知單,上面寫著因為你摔了一交之後應付得當,才被錄取;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摔那一跤,可能還無法展現他的危機處理能力。
古老的靈性團體依循傳統,將祈願與念誦咒語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心血來潮或一時想起才偶一為之。當然,一般人不太可能每天撥出很多時間不停念誦古人留下的咒語,念到累壞了為止。事實是,我們根本也不須如此費力,就能照樣保持與宇宙智慧接軌的狀態,而且方法還十分簡單。 只要我們時時刻刻心懷感激,對生命中遭遇的人事物、對自己所愛的人,以及對持咒所獲得的那份寧靜美好,總不忘抱持感恩的心情。就這樣,生命每天在某種程度上獲得療癒與更新,一段時日後,必定愈來愈能和宇宙磁場相應。念誦咒語同樣可以達到禪坐的寧靜狀態,每一次持咒都有助於再次獲取新的智慧能量,雖然我們可能察覺不到,但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結果,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已擁有比過去更多的智慧,也在頃刻之間,發現自己竟然好運連連。 只要心存善念,宇宙美善的力量就會跟著到來,因為你散發的美善心念能將這類能量吸引過來。同樣的,心存負面情緒,宇宙的負面能量也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你。意思也就是說,當你詛咒別人時,等於吸引詛咒的力量圍繞著你,最後你自己也被詛咒了;反之,當你祝福別人時,也吸引了祝福的力量來到你身旁,自己也就跟著被祝福了。這些都是可以確定的事,因為量子力學的實驗早已證實宇宙萬物是相互連結的。
人的一生,誰敢打包票絕不會碰上橫逆?在不如意的當口,就像處在烏天暗日之下,見不到一絲陽光,看不到一點希望!然而風雨過後,必有一番寧靜;雲霧散去,必是豔陽當空,這是宇宙間不變的真理,任誰也不會懷疑。可是人在逆境中往往忘卻這道理,既耐不住艱辛,也鼓不起勇氣整裝再次出發,只好讓自己永遠沈淪在陰暗的角落裡,這是不懂得「否極泰來」的道理,真是可惜啊! 一般人或許求自己的一生不要有挫折、失敗,不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消極悲觀逃避,倒不如奮起面對問題,尤其是「深信因果」的學佛人,更應該坦然接受困境,從中歷練、思維解脫之道,以增長智慧。所謂「煩惱即菩提」,豈有未經自省、修補而白白獲致的道理?所謂「靜待」,除了耐得了寂寞、辛苦,還得有一番修整的工夫,及儲備破繭而出的能量之準備,絕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地任其漂盪,否則陽光再現,還是白搭! 有正知見、樂觀進取的人,懂得把握每一次風雨所提供洗練的養分,加以吸收成長,讓自己更加碩壯、堅挺;讓自己的人生更臻圓滿而多彩多姿!畢竟要讓橫逆淹沒自己,或是從中吸取養分、教訓,讓自己更堅強圓熟,端賴個人的作為而定!陽光遍照大地,不捨任何一位眾生,切莫因為一時的風雨及烏雲障日,就認為再也見不到陽光,而躲進陰暗處,不克自拔!
人的一生,必定要經歷「生老病死」,但許多人即使走了一遭,仍不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不該以金錢、物質衡量,每個人都該問問自己:『我為社會貢獻了什麼?』一位清潔員,即使薪水不高、工作辛苦,但仍每天認真工作,將負責的區域打掃得乾乾淨淨,讓大家享有清潔的街道,那麼,他就是一個了不起、有貢獻的人。 台灣不乏振奮人心的例子:台北社子地區因為限建而沒落,人口外流,僅剩下一所中學。終生奉獻於教育的校長,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努力讓許多中輟生走回正途;雲林口湖的一位女村長,和丈夫奉獻出自家房子,免費幫學生補課,讓家庭功能失常的孩子,放學後不會在外遊蕩。國泰慈善基金會得知消息後共襄盛舉,幫村長安裝了冷、暖氣,支付電費,也完成孩子們「到台北旅遊」的心願。 每個人都有「讓別人過得更好」的能力,而此舉也是最重要的生命意義。愈多人有這種領悟,我們的社會就會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