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是為吃飯、穿衣、住房子而來,更不是叫你來追求或貪圖享受,而是要盡倫常之道而來,所以為人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這叫做盡性,守本分,所以孟子要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中庸云:「率性之謂道」,也就是這個意思。
「危機」是由「危急」與「時機」兩個詞意組成的:「危機」也可以是由「危險」與「機會」兩個詞意組成。不管怎麼說,我們只要臨危不亂,從正面去思考,堅信危機就是轉機,就是脫胎換骨挑戰更上一層樓的好時機。 小至個人或是家庭,大至企業、國家、國際組織,「危機」無時、無刻、無處都有可能發生。比如,前陣子台灣爆發的黑心起雲劑事件,像滾雪球般持續擴大,暴露出至少一百多種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消費者無不談「食」色變,「食」在危機!結果就看相關單位如何當機立斷,做好危機管理。
人生猶如一本書,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諸如:快樂人生、苦難人生、坎坷人生、執著人生、浪漫人生,究根溯源,無一不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折射。 一個人的歷史,是憑藉著生命之筆寫就的,既有奮鬥成功的喜悅,也有挫敗失敗的煩惱。而成功與失敗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可以說成功中潛伏著失敗的危機,失敗中潛伏著成功的兆頭。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溝溝坎坎,為人處世謹慎為重,任何時候都要有點憂患意識,爾後才不會因「悔不當初」而嘆息!
一般人因自己擁有可愛之物,則易起驕慢心;對於別人獲得可愛事物,則易起嫉妒心。當我們看見別人獲得財富、地位、美名,或見他人擁有才智、美貌時,內心往往覺得不是滋味,這便是嫉妒,嫉妒是一種煩惱,使人鬱鬱寡歡,若不加以治療,會惡化成破壞心、攻擊心,最後損人損己。如妯娌間常因對方較得公婆寵愛而嫉妒怨恨,明爭暗鬥。同學間常因某人長得漂亮,而處處看她不順眼,故意揭發她的缺失來醜化她。
人們容易被煩惱支配,並不是在行動的時候,而是在閒暇的時候。所以要消除煩惱,應該全神貫注去做些建設性的事情,物理學有說:「兩個物體不能同時佔據同一空間。」同樣的,心理學也有如此結論:「兩個思想不能同時佔有你的心靈。」所以當我們的心靈完全被某件事情佔有時,煩惱就不可能跑進來。
有一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材,日復一日,過著平凡的日子。有一天,樵夫跟平常一樣上山砍材,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銀鳥,銀鳥全身包裹著閃閃發光的銀色羽毛,樵夫欣喜說:「啊!我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鳥!」於是把銀鳥帶回家,專心替銀鳥療傷。在療傷的日子裡,每天唱歌給樵夫聽,樵夫過著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