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運將」朋友在閒聊時說,他最喜歡清晨第一個載的客人是出家人,他都會免費優待出家人,因為他們會說好聽、良善的話,讓他這一整天生意特別好,處理任何事情特別好,處理任何事情也格外順利。 我聽過之後建議他——既然這樣,何不把每天第一個載的客人都當作出家人一樣免費優待?相信他們也一定會滿心歡喜地說好話,甚至跟著去喜歡他的一個見面的人、第一件他遇到的事,讓他再循環另一個美好際遇。 媽媽以前開店,總喜歡優待第一個客人,她私底下告訴我:第一樁買賣一定要成,否則整天倒楣。我說如果人家不買怎麼辦?她笑著說她會很技巧的拿廉價的生活必需品打折,讓他用一塊錢抵押金賒欠,結果客人都會有默契的現金給付,而她的小雜貨店生意也一直不錯。這總比有人對著第一個買賣不成的客人冷嘲熱諷要厚道、有藝術多了! 有個鄰人,夫妻反目,求援於相士,相士說她將會遇到貴人貴事而逢凶化吉,她深信不疑,從此她把每一件遭遇的人、事、物,都當作是貴人,或老天別具考驗深意的貴事、貴物而欣然接納。 心念一轉,人也開朗起來,夫妻之間多了許多空間,時日稍久他們才發覺原來彼此相愛,卻因口拙而未讓對方領悟覺察。 說好話、做好事,人人都想,但是如果恰與自身立場或理念相衝突時,往往都會使性而行,違反初衷地惡言相向,此時唯有存好念心態,將任何人事賦予良善意義,即便是逆境也是「增上緣」,才能化干戈為玉
以歷史而言,十九世紀是英國稱霸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稱霸世紀,所以這兩百年來全世界通用之語言是英文,家境較好之東方孩子在入小學前就送去外語幼稚園。 但時空異轉,目前因中國之壯大而使許多老外送小孩去學中文(連川普之小孫女也唱茉莉花給習近平聽),有人說音樂和語言都是一種國際上彼此溝通之工具,對搏感情亦有幫助。過去歐美日工業武力強,所以在世界各地搶資源,不少地方變成殖民地,似乎人世間真是弱肉強食,但仔細觀察冥冥中因果報應也在運作,許多過去之強國已漸衰弱了,或其國內天災人禍不斷(西方人轟炸中東,造成難民及中東恐怖份子反擊)。 如今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之世代,但亦在推廣弟子規及佛道家傳統文化;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也說若要救此殘破地球只有靠中國傳統儒家及佛道等思想才有可能;因若照過去互比武力,競爭下去是不易共存共榮的,何況日後之戰爭是核武相互毀滅之方式。 人世間的確「以和為貴」,記得智商和愛因斯坦相等之英國科學家霍金斯甫過世,他曾說外星人一定存在,但若來訪地球,那並非好事;因就會像過去哥倫布發現比北美洲而使當地原住民遭殃;所以在這世上可憐之原住民不少,但二十一世紀已進入寶瓶座之靈性時代,多數人開始探究靈魂,或許將了解愛與感恩之思想才會使世界大同吧! 坊間愈來愈多探討心靈、靈魂、宗教等相關書籍,而寶島之通靈人及心靈諮商教室亦如雨後春筍發展。其實,正派思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樂,但是它不會自動形成,它是要我們去追求創造的。 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呢?一、能夠知足:生活簡單樸素,並且時常感謝及珍惜自己擁有的人、物,而不去抱怨或追求自己未能擁有的。二、有好人緣:與人相處不傲慢,能夠給人溫馨關懷,樂於助人,並且時常展現笑容。三、身心健康:不吃加工、油炸食品,多吃蔬果、五穀等有益健康的食品;提醒自己不要常發脾氣,保持穩定的情緒,多做運動。四、有接納的態度:學習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也接納別人,並且能夠接受困境及不圓滿。五、要時常生活在當下:把握每個時刻,真實生活,不追悔過去也不浪費時間憂心未來,快樂、自在、踏實的營造生活。 「快樂」是人人所希望得到的,但它無法憑空獲得,它是要靠我們用「心」經營的。除了上述的事項外,我們要重視自己,積極實踐好的行為;要善解人意、善待別人及欣賞他人的優點;能時常感謝所擁有的一切;有仁慈的心念,主動關懷週遭人事物;讓更豐富的智慧進入生命中,使自己不斷成長進步;使自己擁有豁達的心胸及健康的身心,如此便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若把人生比作一條路,世上絕無兩條完全相同的道路,自己的路端賴自己辛勤開拓而來。每日遊手好閒、渾渾噩噩,或者盲目地跟隨別人,沒有確立目標,終究一事無成,枉費了一生。 期望人生過得有意義,就須對未來制定一個妥適的計畫,照既定目標全力策進,不浪費也不虛度。想要成功,思想體系建立之後,就是行動的展開,而且徹底的落實。 規劃人生有助於認清自己的發展進程和目標,有效地推動自己實現理想。因為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是由自己掌控的。一個人在年輕時,面對未來歲月,如果沒有目標,未做人生規畫,而只是隨波逐流,到了年華老去時,定有虛度光陰的悔恨,更因庸庸碌碌而覺羞恥。好好計畫自己的人生,是一個人步入社會時,應有的覺醒與作為。 其實,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是最好的人生規畫。真正的意涵,即利他的觀念,在實現自我價值時,對他人及社會也有利,創造更大的民眾福祉與心靈提升,如此人生才更覺圓滿。
有這樣一則古老的寓言:有一個年輕的農夫,划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農產品。那天的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農夫發現,前面有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駛來。眼見著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 農夫大聲地向對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但農夫的吼叫完全沒用,儘管他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但為時已晚,那只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農夫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農夫怒目審視對方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聽他大呼小叫,厲言斥罵的只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佛法智慧浩瀚如海,不可思議,帶給眾生的啟示,並不一定需要長篇大論,故事中農夫的經歷,你我或多或少曾經落入暴怒的泥沼,回首人生曾走過的每一段故事,思索在多數情況下,當你責難、怒吼的時候,你的對象或許只是一艘空船。很多時候,世事並不像有的人想像的那樣糟糕,有些本來不值得放在心上的事,有的人卻把它當成無法排遣的煩惱而鬱悶在心,以至於整天愁眉不展。這說明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 佛法常講『火燒功德林』,這個火就是嗔恚之火,功德指定慧,一發脾氣,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
許多時候給予別人,其實也是給予自己,成全別人也就是成就自己,而且往往給予也比接受更是快樂、幸福。 某富家子,名叫迪索,在18歲生日時候,收到了哥哥送的一台名貴跑車,就在他把車開回家準備進家門時,注意到了一個小男孩在他車旁圍繞,不斷發出驚呼聲和露出羨慕的表情,迪索有趣的看著這個男孩,此時男孩抬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迪索說 :【是啊!是我哥送我的生日禮物】。 男孩驚訝地瞪大眼說:【你是說,這是你哥哥送你的,而且你不用花任何一毛錢?】迪索點點頭。男孩說:【哇哇叫真希望我………】,迪索心裡想男孩肯定要說,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哥哥該有多好啊 ! 但是男孩卻說:【真希望我可以當這樣的哥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往往人們在意自己得到了什麼,卻忘記告訴自己付出了什麼,故事中的男孩小小年紀就懂得自己給予別人,才是最快樂的,那麼身為大人的我們呢? 俗話說:「施比受有福。」能夠施捨付出,表示我們尚有餘力,心裡感覺比較輕鬆,而受者,是受人恩惠,念念不忘,所謂:「受人滴水恩,必當湧泉報。」二者相比之下,各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說:「施比受更幸福。」 用心去體會與感受別人所給予的一切,我們就能發現自己擁有心靈上的富足。同時有別忘了【施比受有福】,當我們有多一份的能力時,用我們的愛回饋給這個世界,使它處處充滿溫情!
我永遠忘不了中學畢業典禮時校長的臨別贈言,校長說:一塊長十公尺、寬一公尺的木板,放在地面上時,你可以在上面走、跳、跑,甚至翻跟斗,而不會怕不小心碰到地,可是,這塊木板若被架高時,你不但不敢隨便在上面跑跳,就連走也得小心翼翼了。木板被架得愈高,你愈覺得害怕,甚至不敢再向前多走半步,同樣一塊木板,給你有如此大的不同感覺,這全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的緣故。 多年來,校長的這番話,一直縈繞在心頭,我想那不只是做人處事的原則,也是凡事求實的人生道理。世上,是不可能常有不勞而獲的事,有也只是僥倖,是一時的運氣或是投機便利而已,要想有成果、有收穫,一定得努力耕耘付出相當的代價與心血。我們看很多人事業騰達、金榜題名、或是成就輝煌,那自然不是平白得來的,若非經過一番掙扎、奮鬥、艱苦,豐碩的果實豈會自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