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微笑讓我們遠離病痛

 2018-12-23

微笑讓我們遠離病痛

古人說:「最能笑者最健康,最樂觀者最長壽。」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百病消。」科學家說:「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秘訣。」 事實上,笑的效用遠超過我們一般的預料與瞭解。人一笑,橫隔膜就上下移動。不知不覺作了複式呼吸,如此使橫隔膜上下劇烈使用結果,首先可改善血行,使血液循環至全身。如此活血結果,會產生防止老化、血糖值下降---等效果。 笑能刺激呼吸系統和血液迴圈,緩解關節疼痛,預防從感冒至癌症等許多病症的發生,笑還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提高抗病激素水準,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有人整理歸納,認為笑具有下列六種生理功能:一、笑能吸進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廢氣,保持呼吸通暢,促進新陳代謝。二,笑能加速血液迴圈,增強新血管功能,使局部和整個身體供血充足。三,笑能對人的心理活動有正面的影響,調節大腦神經的功能,消除我們緊張的情緒,還可解除疲勞,驅除憂慮、煩惱和不快。四、笑能促進食欲,增進睡眠。五、笑能使人心情開朗,精神振奮,頭腦清醒,有利於身心健康。六、笑不僅是積極情緒的催化劑,而且是治療某些疾病的良藥。 由於笑的奇妙功用,美國已成立了微笑俱樂部,也有稱為世界笑旅的民間團體。目的在對癌症病人和其他健康支援團體推廣笑的效用。 台灣也有笑笑功與推廣團體,鼓勵特殊有創意的人設計有創意的科學實驗,對病人提供「笑之療法」。
如何促使五福臨門

 2018-12-22

如何促使五福臨門

五福喜臨門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分開就不圓滿了,那何謂五福呢?一、財富 二、子女 三、長壽 四、好德 五、善終 全部都能擁有,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陷是由於行善和積德不夠,要五福臨門就必須要行善佈施多做公益,如當義工、義務當誦經生、教師、教練等等服務大眾,回饋社會的善事。第一、財富 是錢財富足,有顆善良的心,常行善佈施、積極勤奮工作,積存而來的。第二、子女 子女賢能、事業有成,又有孝心。是因日常能行善佈施,積好陰德庇蔭子女,由好的身教養成而來的。第三、長壽 福壽綿長,是因心懷慈悲、樂善好施,積了福德,避免三魔侵襲而來的。第四、好德 是一切快樂和幸福的泉源,是一切好運和福氣的根,假設沒有時常行善而廣積陰德,那麼一切享受都成了奓侈品,如果沒有播種,等福報都用完了,必然會有窮困潦倒的一天,所以必須要播種好德,時常行善佈施,而且要廣積陰德,做些對社會有益的善事來回饋社會。第五、善終 年老時享福報,得福祿壽三才,又能避免病魔、業魔、心魔侵襲,身無病痛的享受快樂美滿的人生,若臨命終,自知時至,心無罣礙,安詳往生。
生命要活得有意義

 2018-12-21

生命要活得有意義

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義的人,只要生命曾經綻放過光芒,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無關緊要了。 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三十歲、二十歲的人,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前者多活幾十年,後者則少活了幾十年;但,這只是人們觀念上的感覺與執著,對於體認得生命意義,清楚宇宙真諦的人,存在的長短已不覺得遺憾。 時間就是永恆,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二十歲,是一樣的;一年就是一萬年,萬年存在一年中。 人們以為離開了瞬息萬變的時間,別有永恆的存在,這是不對的,永恆是存在時間中,離開了無常的時間,就沒有永恆的存在。 所以,只要你創造了永恆,將人生提昇到永恆的境界,那麼,生命的長短,又有什麼關係呢? 只要活得有意義,生命就會接近有恆,不再只是短短的幾十年。
孝道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2018-12-20

孝道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有謂今天是什麼時代,竟提倡教孝、弘揚孝道,未免陳舊落伍,其實不然。讀過歷史的人都承認;中國的社會生活,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家庭為中心,而家庭組織的實際與倫理基礎,也一直建立在孝道觀念上。孔夫子的政治倫理思想,特別強調「入孝出悌」的家庭,乃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天下母親,莫不經過十月懷胎,忍受多少苦痛,然而一聽到子女第一聲啼哭,好像便忘記所有苦痛,將子女的啼聲,當作天上人間的美妙音樂。因此,凡為人子女者,如果能想到這一點,想到母親用甜蜜如甘露的乳汁,來撫育子女成長,想到父親不管風吹雨打,辛辛苦苦的掙錢來培養子女成人,父母親對子女的恩德,真是比什麼都偉大,所以百行孝為先,良有因也。 誠然,我們今天談孝道,絕不是效法古時「割股奉親」或「臥冰求鯉」的愚行,也不只執著於晨昏定省,奉養無虧的儀式,而是要孝順父母,遵行父母教訓,且要出之以誠,行之以敬。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事親不出之以誠敬,雖能有養,與畜養犬馬有何區別?我們相信,在家中能夠順成父母,敬愛雙親,在社會必然是個愛國守法的好國民。 我們相信,人人孝順父母親長,人人心存忠厚禮節,就能培育一個祥和安寧的社會與國家。
要當人生常勝軍

 2018-12-19

要當人生常勝軍

邇來自戕案件頻傳,自殺者大多爲了愛情、事業、學業、疾病、經濟、家庭等因素,做出錯誤抉擇,斷送寶貴的生命。 生活在高壓的工商社會裡,每個人都背負著家人的期望,扮演多重角色,每日匆匆忙忙上學、上班。生命究竟是甜美還是苦澀?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常引起討論。心情陷入苦悶,是因為找不到出路;價值觀混淆,讓內心充滿焦慮與困惑,導致信念崩潰。 生活過程中,由於生活步調過快,匆忙來去之間,人際關懷與友善在同儕間已難得發現。我們若能從生活中做起,不管再忙,若能把握當下關心與協助他人的機緣,哪怕只是一個小動作,或一句簡短的問候,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自會帶給人刻骨銘心的記憶,讓原本失意者,因為感受到溫暖而轉變心境。因此,我們更應散播正面力量,放送關懷與善念,不僅能給對方好心情與轉機,正面能量也會回報使自己同蒙其利。 人生是一門龐雜的學問,自生命落地開始,每個階段都需面對不同的挑戰,心路都有不同的轉折,心房自然也承受不同的攪動。有人常感嘆活得辛苦,苦多於樂;遭遇挫折時只能以意志力硬撐、壓抑自己的情緒,長期無法紓壓;殊不知,心靈受傷的經驗是一種生命歷練,當我們徬徨、擔憂時,若能有良師益友勸勉,陪伴找出方法,帶領突破困境,點燃生命的熱情,以勇氣面對挑戰,便能鍛造生命的能量。 人有意義地「活」下去,是每個生命主體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生死問題一直是宗教界的終極大問,
如何面對人生

 2018-12-18

如何面對人生

弘一大法師說:「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統一日本的一代梟雄豐臣秀吉臨死感嘆:「人生如朝露,一切皆虛幻」。憨山大師在他的「勸世文」中寫下: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那麼要如何面對人生呢?一、對人生要有無常的覺醒 人生無常,人很脆弱,天災、地震、戰爭、生病、空難、車禍,隨時隨地會奪走人命。因此,要覺悟,要把握短暫的生命,發揮生命的光輝。二、對物質要有淡薄的看法 有慾望就有痛苦,知足常樂,不奢侈,要節儉,不要耗盡福報。三、對真理要有追求的熱誠 要信仰宗教追求真理,才不會被世俗的妄言邪行所誤導。能學真理就會進步;能修真理,就能成道。四、對眾生要有服務的犧牲 要關懷、協助、安慰、鼓勵,更要爲眾生做長期服務。故總統蔣經國先生曾說:「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像志工們犧牲個人的各種享受,才會享受到犧牲所得來的快樂、功德與福報。五、對眾生要有平等的觀念 如果以勢利的眼光輕視貧賤殘弱的眾生,就太不慈悲。要知人生無常,天道好還,說不定驕傲勢利的人就會變成貧賤殘弱。眾生貧賤殘弱都是前世因果報應,他們的靈性跟富貴健康的人完全一樣,如果今生他們能夠大開智慧,積極行善,後半世及來世就有美好的成果。六、對自己要有嚴格的修持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時時反省懺悔自己的過錯,才會斷惡向善,也是消除業障的不二法門,更能提升自己的品格。還要謹慎
如何行善 ​

 2018-12-18

如何行善 ​

如何行善 一般人提到行善積德,總是會說,沒有錢財如何佈施,沒有空閒如何擔任義工,造成很多人不能把握機會及時行善,實在可惜;實際上,行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進行,不論士農工商,不分老少婦孺、傭工、乞丐,都可以行善,只要有恆心,日久不懈怠,自然可以把小善累積成無量福報。 讀書人如何行善?只要提「筆」整理資料,就有無量善德。比如說,整理古今報應的事蹟,編纂成冊;或登錄別人的優良德行,寫成文章予以報導宣揚。 醫師如何行善?醫師、護士執業就是在做善德,看診病人時,應詳實診療,依症狀施藥並注意到藥性與效應,不論是貧富、貴賤階級,皆能視病人如同自己的親人般仔細診療,使病人身心迅速恢復健康。 其他各行各業,只要善盡職責,朝乾夕惕、日進時新,處處想到社會大眾之生活,時時顧及弱勢族群之生計,一樣可以形成無量功德。 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只要把握機會,動動嘴巴也可以積善德。比如說:冬令期間,鼓勵大眾出錢救濟貧寒;或遇見年輕人奢侈浪費,就告訴他,我們的祖先都是胼手胝足、勤儉過來的,不要忘記先人之苦。或遇見遊手好閒者,就勸其學習一技之長,以求安家立業;或遇見憂悶不解者,就勸導其寬解心胸,不要懷憂喪志;或遇見人夫妻、兄弟不和,就勸其和睦體諒、家和萬事興等等。 日常生活中,舉手之勞,每個人都可以行善積德。比如說:遇見行動不便者穿越馬路時,主動扶持協助;遇見失意人欲輕生時,立即攔阻
回選單